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构词变异错合解析

发布时间:2017-06-03 21:11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构词变异错合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变异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一直以来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变异性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构词变异研究亦属此列,而从俄汉对比的角度就构词变异现象进行系统对比研究的论著则更是数量有限。 本论文借助构词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俄汉语的言语材料为出发点,对俄汉语构词变异现象进行了多层面的对比研究。研究不仅涉及构词成素变异、构词模式变异层面,而且延伸至构词机制变异层面及构词变异的理据分析层面。 俄汉语构词变异总体呈错合并存的态势。这一变异是语言的客观需要、语言的自我调整等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因素、认知主体“人”的因素等语言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论文研究对构词学、俄汉对比语言学、俄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构词成素 构词模式 构词机制 变异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5;H146
【目录】:
  • 摘要6-7
  • PEΦEPAT7-8
  • 第一章 绪论8-12
  • 一、本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一) 国内研究现状8-9
  • (二) 国外研究现状9
  • 二、本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9-10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10
  •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0
  • 注释10-12
  • 第二章 俄汉语构词成素变异错合12-28
  • 一、词素、语素、形素及成素的界分12-13
  • 二、俄汉语固有成素的量变13-19
  • (一) 俄汉语缀词素的量变13-17
  • (二) 俄汉语根词素的量变17-19
  • 三、俄汉语固有成素的性质及功能变异19-22
  • (一) 俄语缀词素的实词化19-20
  • (二) 汉语自由词素的粘着化20-22
  • 四、俄汉语新生成素表征突显22-26
  • (一) 阿拉伯数字(词)的构词成素化22-23
  • (二) 首字母缩略词的构词成素化23-24
  • (三) 姓氏的构词成素化24-26
  • 本章小结26
  • 注释26-28
  • 第三章 俄汉语构词模式变异错合28-42
  • 一、俄汉语缩略模式变异错合28-32
  • (一) 首字母缩略模式28-30
  • (二) 首字母缩略词+后缀模式30
  • (三) 首字母缩略词+完整词形模式30-31
  • (四) 姓氏首字母缩略模式31
  • (五) 数字总括缩略模式31-32
  • 二、俄汉语缀构模式变异错合32-35
  • 三、俄汉语同化模式变异错合35-36
  • 四、俄汉语复合模式变异错合36-39
  • (一) 俄语非同类词组合模式37
  • (二) 俄语非同质词组合模式37-38
  • (三) 俄语非同族词组合模式38
  • (四) 汉语复合构词模式38-39
  • 五、汉语中另类构词模式39-40
  • 本章小结40
  • 注释40-42
  • 第四章 俄汉语构词机制变异错合42-51
  • 一、机制变异的共性取向42-46
  • (一) 复合构词活跃42-43
  • (二) 缩合构词突显43-44
  • (三) 类比构词扩张44-45
  • (四) 构词成素多元45-46
  • 二、机制变异的个性取向46-48
  • (一) 俄语组合构词活跃46
  • (二) 俄语俚俗化构词入侵46-47
  • (三) 汉语缀构构词活跃47
  • (四) 汉语修辞构词彰显47-48
  • 本章小结48
  • 注释48-51
  • 第五章 俄汉语构词变异的理据分析51-61
  • 一、语言内部因素51-52
  • (一) 语言的客观需要51-52
  • (二) 语言的自我调整52
  • 二、语言外部因素52-59
  • (一) 社会因素52-55
  • (二) 认知主体"人"的因素55-59
  • 本章小结59
  • 注释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娜;丁淑琴;;哈尔滨地区的中俄混合语及其构词模式[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2 李学军;;“—儿”的词法性质研究述评[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3 王雪娇;;俄汉语新词构成的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施叶丽;;概念转喻和ICM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董茜;;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偏误合成词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聃龄;丁国盛;MarcusTaft;朱晓平;;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向光忠;;释“姓”与“氏”之文字构造与文化蕴涵[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徐艳华;;面向自动分词的三音节新词语构词法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汉俊;请尊重我们的母语[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2 刘汉俊;请尊重我们的母语[N];人民日报;2004年

3 毛梦溪;创建中国化的汉语语言文字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龚育之;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密超;俄汉语构词变异错合解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洁;19世纪英国汉学家苏谋斯《汉语初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季娜;未登录词的语法功能猜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威;对土库曼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柴纹纹;汉语和葡萄牙语构词法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胡睿;新词:论定中式复合名词的构词模式与构造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祖波;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王桂丹;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形态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新友;类词缀“度”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构词变异错合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19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