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篇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载体。人们交流思想、交换信息、意见和情感往往要借助于口语的或书面的语篇来完成。准确地、成功地理解语篇内容就成了实现语篇内容的价值、达到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表明,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对于人类交际和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与语篇理解相关的问题,现代俄罗斯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界的很多学者们都作过相应的研究,其中最有价值的研究应当归功于著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她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对语篇理解的观点,比如逻辑—语言学观点、认知学观点、心理语言学观点以及心理诗学的观点等;同时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国内也不乏致力于该问题研究的学者,例如刘晓玲的《语篇理解过程及其心理学机制》、张宏文的《语言外知识对语篇的影响》、杜国宁的《语境和语篇理解》等,他们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篇理解。 尽管国内外对于语篇理解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论著比比皆是,观点也层出不穷,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以某种特定的语言及某一特定的读者群为限定条件来研究语篇理解的学者目前并不多见。这也就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本文着重致力于分析影响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因素,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在前言里我们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对语篇理解的研究、文章的新意、任务、采用的论述方法以及论文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解释了一系列术语,介绍了语篇理解的几个模式和理论;第二章在分析文艺语篇理解的三个层次及俄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大类可能影响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语言学因素;在第三章里,我们通过论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语言层面上的民族文化特点的表现,借助“文化空缺”和“文化休克”这两个概念阐明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对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影响;最后一章,我们选读了六篇俄罗斯经典文艺作品,详细地分析了民族文化特点对中国学生理解产生的具体的影响。第三部分即为结论部分:我们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中国学生阅读和理解俄语文艺语篇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35
【目录】:
- 俄文摘要4-6
- 中文摘要6-7
- 目录7-9
- 正文9-57
- 参考文献57-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杜洪波;向晓红;;英语言语失误的认知因素和心理机制——“He-She,His-Her”运用的个案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方瑞芬;;汉语语境中恭维语和恭维应答年龄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钱乐奕,郑玲;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任玉芝;;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俄语运用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丽君;从图式理论角度研究同声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4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