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3:01
本文关键词: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语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词的产生和应用直接地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而作为新词使用和传播的载体,大众传媒既反映出时代的语言特色,同时也对大众的语言和观念产生影响,是我们研究语用特征和语言发展趋势的最好语料。苏联解体后,在俄语自由化趋势的影响下,现代大众传媒中的新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常常被作者作为一种语言策略,以达到吸引和影响读者,表达自己情感和评价的目的。这种语言策略往往会导致词的语义内涵偏离其物质外壳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于新词的理解,不能单单从词义的角度,而应该考虑到社会背景、语境、作者的目的、受众的范围和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大众传媒中的新词的语义进行研究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俄语新词的著述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我们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课题。 本文综合运用分类描写法、阐释法和例证法,结合大众传媒和新词本身的特点进行考量,从语用学的角度系统研究报刊中新词产生的理据和语用功能。本文分析的实例选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生意人报》《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俄罗斯报》《独立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报纸、《星火》杂志等主流报刊和其它俄语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上的文章。 全文由引言、三章主干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 第一章确立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理论基础,简要回顾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并结合大众传媒的理论和俄罗斯大众传媒的特点,提出了语用学对词汇分析的重要意义。 本章依据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理论和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从话语扩展到词汇,扩展了传统语义学对词汇的理解,指出词汇语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词的表情义及作者的评价,并说明语境的重要性;同时在大众传媒中作者和受众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者在撰写新闻稿时一方面要与时代同步,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体现出俄语自由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章对受众的吸引力,使用各种语言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最大化。 第二章对俄语新词词汇层面展开描写与分析。本章列举了俄语新词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并从生成理据和词汇语用特点的方面加以分析。 俄语新词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它既包括以前从未有的、新产生的词,也包括语义新词,即旧词新义。新词的产生方式主要包括:构词派生、词义派生、借用外来词、缩略和作者独创新词这几种方式,同时新词的产生也要考虑到社会变迁、崇尚美国化的心理、俄语自由化趋势等社会大背景。本章还根据詹全旺的词汇语用理论,认为新词的产生是零调整、语用收窄、语用扩充和语用转移等语用过程的结果。 第三章阐析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语用功能。本章从语用修辞的角度来分析俄语新词在大众传媒中的具体运用,探究作者使用新词的交际目的,并提出新词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一方面,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存在共同之处,它们都研究语言的使用和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它们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修辞学侧重于语言单位形式的研究,而语用学更注重语言表达的隐含含义,修辞学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基础,语用学发展了修辞学,为修辞学增添了“人”的因素。 从修辞学和语用学的角度看,大众传媒中使用俄语新词主要的功能有:称名功能、吸引读者注意功能、经济功能、委婉功能、增强表现力和感情的功能、表达负面评价和讽刺的功能。但在大众传媒中,有时会出现使用新词失衡的现象,有的是因为作者由于不理解新词而误用,有时是作者过分为追新求异或博得读者眼球使用生僻外来词或自造词,反而成为了读者的阅读障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思考。 结语对全文进行扼要总结。我们认为,语用学理论对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相比,语用学有助我们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看待新词,拓展了研究思路,对今后新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语用学 俄语新词 大众传媒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5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俄文摘要10-13
- 目录13-15
- 正文15-69
- 参考文献69-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全旺;;新闻词汇语用过程的关联论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陈小明;;会话含意理论与关联理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大众传媒中俄语新词的语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5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