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转换研究
本文关键词: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转换研究
【摘要】: 同声传译是一项受时间限制的极其复杂的的双语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在对原语听辩的同时,迅速完成对原语信息的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组织、加工、表达、及下一级言语信息的监听这一复杂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两国在政治、经贸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对俄汉同传译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加大了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难度,本论文以翻译转换为理论依托,选取即兴同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掌握到的有声材料及其转写材料立足于语言学基础做微观研究,探析俄汉语同声传译中的语言转换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词汇—语义、语法转换方法及一些特殊转换手段。当然,同传译员在翻译时的表现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翻译转换的非语言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关键词】:同声传译 翻译转换 非语言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及现状7-10
- 二、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及意义10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0-11
- 第一章 “翻译转换”问题11-26
- 第一节 翻译理论中的“翻译转换”概念11-17
- 第二节 翻译转换理论在口译实践中的体现17-20
- 第三节 直接翻译法和间接翻译法的相互关系20-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词汇—语义及语法转换26-40
- 第一节 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词汇—语义转换27-35
- 一、词汇替换27-30
- (一) 国家、组织等机构全称的替换27-29
- (二) 词汇意义的概括化或具体化29-30
- 二、语义变通30-33
- (一) 近义表达替换31-32
- (二) 反义译法32-33
- 三、语义扩展33-35
- (一) 语义展开33-34
- (二) 因果、条件等逻辑转换34-35
- (三) 语义引申35
- 第二节 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语法转换35-38
- 一、句式替换36-37
- 二、句子分解37
- 三、句子组合37-38
-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俄汉同声传译中的特殊转换手段40-60
- 第一节 信息增补40-45
- 第二节 信息缩减45-55
- 第三节 对应、忽略或灵活创造55-59
- 一、修辞手段转换55-56
- 二、熟语句式转换56-59
- 本章小结59-60
- 结语60-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妹;张晓莉;;仲伟合 南粤同声传译第一人[J];黄金时代;2005年12期
2 曲兰;蒙博涵;;同声传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3 赖妙芳;;高校数字同声传译实践基地的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4 齐涛云;;关联理论对同声传译策略的解释力[J];民族翻译;2009年03期
5 张乔艳;;十年来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技巧综述[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6 杜振兴;;浅谈对会议口译的认识[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7 杨俊峰;;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8 李菁;;浅论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的原则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9 曲兰;陈昕;佟光耀;;同声传译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旭东;;同声传译的释意理论视角——浅论面对时间压力的同传信息处理原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岚;;浅谈顺句驱动在有稿同传和同声传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婷婷;;浅谈认知心理学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因素及在记忆训练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萍;;浅谈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4 田苑娜;;从沟通信息流理论浅谈接力同传[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吴爱虹;;论同声传译中的冗余信息的作用和处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梦思;;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后置定语的处理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任雅婕;;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孝飞;代六玲;黄河燕;陈肇雄;;跨语言信息检索中查询关键词翻译转换算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育豹;同声传译人才奇缺[N];中国人事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苗润华;同声传译——压力最大的工作[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记者 龙华 实习生 陈丹;神奇稀缺的同声传译[N];湖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丰捷;同声传译:期待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昊;同声传译行业薪酬高人才缺[N];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樊丽萍;同声传译:多少误传需澄清?[N];文汇报;2009年
7 记者 殷斌;银川市首次引进“同声传译系统”[N];银川晚报;2011年
8 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谢苗枫 通讯员 杨冬生;专业同声传译人才仅20人[N];南方日报;2004年
9 记者 张桂林 张琴 郑天虹;劳动,都是光荣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同声传译:头号稀缺人才[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谭业升;翻译中的识解运作[D];复旦大学;2004年
3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贝儿;论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三琦;俄汉同声传译中的转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郭顺杰;预测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价值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王鑫;论在英中同声传译中习语翻译的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张丽雯;[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郭红星;科技英语的同声传译[D];广西大学;2003年
7 董丹丹;同声传译中的顺译技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伟;背景知识对英汉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胡增;英汉同声传译中衔接转换与话语连贯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罗玉婧;幻灯片同声传译中精力分配的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88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68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