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2:09

  本文关键词: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汉农谚 民族文化特点 农业 农民


【摘要】: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特殊体裁,谚语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它用简短精湛的话语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历史、传统和习俗的深刻认识,被称为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农谚作为谚语的下属分支,是农民在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还能够指导农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农民的劳动思想,是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现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积累了大量的农业谚语。而俄罗斯曾经也是农业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国家,在农业发展中也产生了很多农谚。通过对俄汉农谚进行对比,探究中俄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由绪论、三章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农谚的研究状况。其次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研究新意。第一章首先弄清了俄汉谚语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谚语与其他相近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明确了本文俄汉谚语的研究范围;其次,弄清了俄汉农谚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对比分析了俄汉农谚的特点。第二章对指导农业生产、反映农业生产状况与农民劳动思想的俄汉农谚进行对比,探析其蕴含的俄汉民族文化特点。其中,指导农业生产的俄汉农谚中的植物形象、动物形象以及典型自然现象在种类与表现形式上有着各自的民族特点;俄汉农谚中体现出的种植与养殖情况的差异反映了中俄不同的农业发展状况;中俄农民对待劳动以及社会阶级关系的态度在俄汉农谚中有所反映,并有着各自的民族特点。第三章揭示了俄汉民族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与宗教信仰。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土地资源;社会背景重点介绍了曾在俄罗斯与中国存在的两个典型阶段的农业政策;宗教信仰包括俄罗斯的双重信仰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关键词】:俄汉农谚 民族文化特点 农业 农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5;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Аннотация6-11
  • 绪论11-17
  • 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3.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5
  • 4.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5
  • 5. 本文的研究新意15-17
  • 第1章 俄汉农谚的概述与特点17-26
  • 1.1 俄汉谚语的界定17-21
  • 1.1.1 俄语谚语的界定17-20
  • 1.1.2 汉语谚语的界定20-21
  • 1.2 俄汉谚语的特点21-23
  • 1.2.1 语言结构21-22
  • 1.2.2 语义特点22
  • 1.2.3 修辞手法22-23
  • 1.3 俄汉农谚的界定与分类23-25
  • 1.3.1 汉语农谚的界定与分类23-24
  • 1.3.2 俄语农谚的界定与分类24-25
  • 1.4 俄汉农谚的特点25
  • 1.4.1 通俗性和群众性25
  • 1.4.2 概括性和科学性25
  • 1.4.3 思想性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2章 对比分析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26-44
  • 2.1 指导农业生产的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26-32
  • 2.1.1 俄汉农谚中的植物形象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26-27
  • 2.1.2 俄汉农谚中的动物形象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27-30
  • 2.1.3 俄汉农谚中的典型自然现象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30-32
  • 2.2 反映农业生产状况的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32-38
  • 2.2.1 有关农作物种植的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32-37
  • 2.2.2 有关畜禽养殖的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37-38
  • 2.3 反映农民劳动思想的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38-43
  • 2.3.1 农民的品质特征39-40
  • 2.3.2 农民的态度特征40-42
  • 2.3.3 农民的意识特征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3章 俄汉农谚蕴含的民族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44-53
  • 3.1 自然环境44-47
  • 3.1.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44-46
  • 3.1.2 土地资源46-47
  • 3.2 社会背景47-50
  • 3.2.1 俄国的农奴制与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47-49
  • 3.2.2 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与新中国的人民公社49-50
  • 3.3 宗教信仰50-52
  • 3.3.1 俄罗斯的双重信仰50-51
  • 3.3.2 中国的儒家思想51-52
  • 本章小结52-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知孜;;现代俄语中“хлеб”一词的民族文化特点探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杨杰;;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与文学翻译[J];福建外语;1991年Z1期

3 杨杰;;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与文学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2年03期

4 姚志勇;论词语的民族文化特点与翻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蔡毅;;词汇·民族文化特点·翻译[J];中国翻译;1993年01期

6 赵永华;背景词与文化伴随意义词的俄译汉[J];俄语学习;1996年03期

7 刘佐艳;表规模、数量词语的模糊性及民族文化特点[J];中国俄语教学;2004年04期

8 丛亚平;俄语中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J];中国俄语教学;1988年02期

9 蒋远金;;畲族的姓氏及风格[J];化石;1992年04期

10 康泽民;民族文化与文学翻译[J];教学研究(外语学报);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志刚;新的时尚来自民间元素的新演绎[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哲;俄汉农谚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点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7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37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