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篇中所指相同的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4:41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篇中所指相同的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篇衔接 词汇衔接 所指相同 对比


【摘要】:语篇衔接是语篇语言学的重要范畴。在语篇衔接手段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词汇衔接。对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内部的构建规律,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语义空间。所指相同是词汇衔接手段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俄汉语篇中所指相同现象的对比研究,可以有效地阐释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层面的不同之处,对俄汉语篇的阅读与翻译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篇衔接 词汇衔接 所指相同 对比
【分类号】:H35;H15
【正文快照】: 语篇语言是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语言学的新兴学科。它将语篇作为语言学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语篇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语篇衔接是语篇语言学的重要范畴之一。语篇中,一个句子内的某些词语与上下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正是这种衔接关系使语篇成为形式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卫;俄汉话语零形回指之比较[J];中国俄语教学;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秦峰;文本叙事断点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袁周敏,金梅;英语称赞语的表达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曹军;李明;;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朱家胜;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进芳;;词汇衔接在语篇中的功能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王晓辉;;校园公益广告语篇衔接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张丽艳;;语音与语篇的衔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4 王芬;;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房红芳;李延波;;中国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年05期

6 王婷;文慧;;唐宋词的词汇衔接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邱玉冰;;试析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篇衔接[J];文教资料;2009年17期

8 郭春莲;;名词化的语篇建构意义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9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10 罗选民,刘琦榕;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J];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郑述谱;;结合双语词典编纂 开展词汇对比研究[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李娅玲;;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文旭;;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语言学的一些构想[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在江;;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许余龙;;“对比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再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宁;;汉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鲍志坤;;英汉情感语言表达的结构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铭;我国将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采取保护措施[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丁铭;我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N];人民日报;2007年

3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郑述谱 惠州学院 梁爱林;术语学发展的新趋向[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丁长河;彝文是当今惟一活着的世界六大古文字[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黄瑞红;程度副词与动词的搭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宏佳;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2008年

2 汪菲;留学生汉语书面表达词汇衔接偏误考察及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徐雪平;英汉语篇若干词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胡永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陈小龙;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评论的风格语体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6 杨茜;从语篇衔接视角对比研究国内重点大学简介及其英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媛莉;广播广告语篇的衔接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钟娜;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语篇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大方;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吴毅;汉英立法文本中词汇衔接对比及其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7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