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非语言交际中的日本“和文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9:01

  本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的日本“和文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要比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多。并且,在非语言交际中,像手势、头部的动作、面目表情、视线接触等这样的体态语,在人际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掌握不仅仅依赖语言来的非语言交际的能力是必要的。同时,又因为日本人的体态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针对日本人体态语的研究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着深远意义的。总之,为了充分营造有意义的关系,很好地掌握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就成为交流中的必要条件。在日本,“和文化”处于构成日本文化的核心位置。所谓的“和文化”,它是日本文化的本质文化,它并不是重视个性的文化,而是重视集团秩序和安宁,重视生活礼仪和礼节的文化。在日本,与个性和自由相比,人们更加重视秩序和安宁。与欧美的个性主义相比,人们更加重视集团主义。换句话说,日本的“和文化”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如何舒心地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正是因为“和文化”,日本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科学,并且能够将其安心地付诸于实践。同时,“和文化”对于日本人的影响,也通过其体态语得以表现。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交涉时,如果不能了解彼此隐藏在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背景,不仅不能使交流顺利进行,甚至可能招来误解。所以,在异文化环境中,通过非语言交际,对对方行为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得以深入的同时,有必要相应的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整。这样以来,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良好的国际关系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体态语 和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要旨2-3
  • 摘要3-6
  • はじめに6-8
  • 1. 先行研究8-12
  • 1.1 日本人の身体言语をめぐる研究8-10
  • 1.2 日本人の「和の文化」をめぐる研究10-11
  • 1.3 问题提起·研究对象·研究方法11-12
  • 2. 非言语コミュニケ一ションについて12-16
  • 2.1 非言语コミュニケ一ションの定义·分类12-14
  • 2.2 非言语コミュニケ一ションの重要性14-16
  • 3. 身体言语について16-19
  • 3.1 身体言语とは16-17
  • 3.2 身体言语の分类17-19
  • 4. 日本人の身体言语と「和の文化」19-39
  • 4.1 「和の文化」とは19-23
  • 4.1.1 日本の「和の文化」の发展19-21
  • 4.1.2 日本の「和の文化」とは21-23
  • 4.2 日本人の身体言语の独特性23-39
  • 4.2.1 日本人の目23-27
  • 4.2.2 日本人の口27-29
  • 4.2.3 日本人の表情29-32
  • 4.2.4 日本人の领き32-34
  • 4.2.5 日本人のお辞仪34-36
  • 4.2.6 日本人の闭じた姿势36-39
  • おわりに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谢辞43-44
  • 作者简介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4-4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艳;当代美国英语和汉语称谓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杨家勤;郑红;;论交际者的社会信息对翻译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周端明;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方传余;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张燕;如何领会交际中的元信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连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瑞华;;反语言浅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丁海平;彭文庆;;试论语言的社会欺骗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邓倩;;文化融合视阈下的网络语言[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冰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沫;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社区口译员的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洪昭;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的日本“和文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1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