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日同形词
发布时间:2017-05-18 10:06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日同形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是一种语言审美行为,审美客体是译者所要翻译加工的原文,主体是翻译者。二者互相依存,辩证统一。但翻译审美主体受制于审美客体,这也是翻译的客观制约性。没有任何一种原作的翻译能够脱离因意就文、选词择语、修辞炼句等等行文的语言加工,因此译者一旦开始翻译,必然要对词句进行“择善从优”的选择。 中日同形词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大量存在于两国语言中的同形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方便的“渡船”,但对于译者来说却犹如“陷阱”。如何能将同形词翻译地更精准、更生动、更美,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故本文选取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门》作为文本,以陈德文和吴树文两位译者的译本为参照,从翻译美学的视角,阐释文学作品中同形词的转换问题,从美学上剖析成功的文学翻译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所在,,以期通过“择善从优”找到同形词的翻译方法,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本文共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是前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所选文本《门》的主要内容及夏目漱石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特别是《门》的翻译情况。 第二章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信、达、雅”、“神似”、“化境”三个命题。并对中日同形词的相关先行研究作分类介绍,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第三章从定义、分类、语义差异成因三个方面对中日同形词的概念进行了简要分析。定义本文中研究的中日同形词的概念,限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方法。 第四章中将《门》中出现的同形词分成同形同义、同形类义、同形异义三类进行实例分析。运用翻译美学的方法对两个译本的译文进行分析和鉴赏,为结论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最后总结第四部分中出现的同形词翻译上的问题,提出中日同形词的翻译方法。 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上文并最终得出本文结论。 上述内容即为本文的简要概括,若能对同形词的翻译实践有所启示,笔者将感荣幸之至。
【关键词】:翻译美学 中日同形词 实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前言9-10
- 第1章 夏目漱石的《门》与《门》的中文翻译10-11
- 第2章 先行研究与本文的研究方向11-15
- 2.1 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11-12
- 2.2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12-13
- 2.3 本文的研究方向13-15
- 第3章 中日同形词的概述15-18
- 3.1 中日同形词的概念15
- 3.2 中日同形词的分类15-16
- 3.3 中日同形词语义差异成因16-18
- 第4章 《门》中中日同形词的翻译18-41
- 4.1 《门》中同形同义词的翻译18-25
- 4.2 《门》中同形类义词的翻译25-34
- 4.3 《门》中同形异义词的翻译34-39
- 4.4 例文中同形词翻译上出现的问题与同形词的翻译方法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导师及作者简介44-45
- 谢辞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3期
2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日同形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7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