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句末“夕”的意义用法

发布时间:2017-05-22 19:24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句末“夕”的意义用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关日语助动词“タ”的研究从100年前到现在已经云集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无论是传统日语语法研究领域还是日语教育研究领域,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杰出观点。而关于“タ”的本质意义,有学者认为是单义词,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多义词,可谓众说纷纭。但大部分研究只是把焦点放在“タ”作为多义词的具体用法上,对于多义词背后产生的原因却几乎无人涉及。 助动词“タ”在现代语法中一般被称为“过去完了助动词”,但除了“过去”、“完了”之外,还有“确认”、“期待”、“虚拟”、“命令”等各种意思。外国人在学习这些用法时,不仅记忆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不能正确应用。其原因正是由于不能彻底的理解其意义用法。 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语言自身体系中寻找多义词的原因,却很少涉及到语言背后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事实上,潜藏在语言现象的背后的认知机制,对语言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观察“タ”的意义用法。具体来说,第一章,,通过对先行研究的综述,发现研究现状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中,参照认知语言学中典型意义的特征,从使用限制条件的多少来确定“タ”的典型意义。第三章,凭借前景、背景等认知要素,探求助动词“タ”的典型意义—时态意义的认知过程,进而分析出其意义用法的认知模式。第四章,从时态和体两个层面才分析“タ”的“完了”这一意义,并且探索出“完了”意义与典型意义的相同性。从而论证出该意义是借助隐喻,从典型意义中扩展而来。第五章,根据是否具有确认这一语气,将其语气用法分为两类,最后推论出,有确认语气的意义是借助转喻从典型意义中扩展而来,没有该语气的意义是主要还是借助隐喻扩展而来。第六章,用图标的形式,更加明确的再现“タ”的各层意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目录】:
  • 要旨5-7
  • 摘要7-10
  • 第一章 はじめに10-16
  • 1.1 先行研究10-15
  • 1.1.1 テンス姮10-11
  • 1.1.2 アスペクト姮11-12
  • 1.1.3 ム0蓨

    本文编号:386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86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