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肢体语言”的中日对比

发布时间:2017-05-26 20:13

  本文关键词:“肢体语言”的中日对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人们的交际行为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有学者认为,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占全部交际信息量的35%,而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量占到了约65%。“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种,关于“肢体语言”,林(1978)做过这样的论述:“表情、姿态、动作等肢体语言是表现者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而进行交际的一种行为,而人的身体这种媒介被认为是非语言交际中的媒介之王。”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在非语言交际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将中日的“肢体语言”进行对比,即把“文字化的肢体语言”(以下简称为“肢体语言”)进行对比。 “肢体语言”根据起源、功能等的不同,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要把所有类型的“肢体语言”都作为比较对象进行研究很不现实,因此,本文只选了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肢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法国学者认为,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约占人们传递信息总量的55%。而面部的表情主要表现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所以,本论文把表现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惊讶、专注、生气等)的“肢体语言”作为考察对象。而人的精神状态,除了通过面部表情之外,有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这一部分也将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从“符号化程度”和“视点”两个角度对中日的“肢体语言”进行对比。奥田(1997)曾经指出中日的“肢体语言”中存在视点不同的现象,但并没有对其相同的地方进行比较说明;此外,他还对汉语中表达人的感情的“肢体语言”的符号化程度的高低进行过论述,但并没有进行中日对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以“符号化程度”和“视点”为中心的对比,弄清楚在表达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时,中日的“肢体语言”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另外,在分析“肢体语言”的符号化程度时,奥田宽主要以“单义”还是“多义”作为标准进行判断。但是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文字化的“肢体语言”也是如此。有一些“肢体语言”由于长期广泛被使用,符号性意义已经固定,因此在判断其符号性意义时,并不需要依赖其他语境。而有一些可能因为被使用的时间比较短或没有被广泛使用,虽然不能断定其具有多种意义,但是在理解其符号性意义时需要依赖语境。除此之外,语言习惯也会对“肢体语言”的符号化程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判断某“肢体语言”的符号化程度的高低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到的例子对其进行分析。 笔者从21篇日语近现代小说中选出82个例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种类型。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论文只从每类中选出典型的例子进行了分析。 (1)中日符号化程度都比较高的“肢体语言” 属于这种类型的“肢体语言”,在表达某种精神状态的时候,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其符号性意义都是“单一化”“绝对化”的,因此不用依赖其它语境就能判断出其符号性意义。在中日符号化程度都比较高的“肢体语言”中,有像?,

本文编号:39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9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