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V出す」和“V出”

发布时间:2017-05-26 20:07

  本文关键词:「V出す」和“V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日语的构词方法中,复合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方法。由“动词+动词”构成的词就被称为复合动词。在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复合动词,使用频率之高,用法之广泛,历来是众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一类重要的复合词是方向性复合动词,如「~こむ」「~出す」「~出る」「~あがる」「~あげる」等等。其数量之多,意义之复杂,准确地掌握这些方向性复合动词可谓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 那么汉语里情况如何呢?在汉语里同样存在着复合动词,而方向性复合动词就是由“动词+趋向补语出/进/上/下……”(即动趋式)构成。汉语的动趋式复合动词和日语的方向性复合动词关系如何呢?比如:「V出す」和“V出”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由“动词的连用形+出す”组成的复合动词时很容易将两者对等起来。在翻译时候也常常直接翻译成“V出”。那么是否所有的「V出す」都能和“V出”对应呢?翻译的时候是不是都直接翻译成“V出”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不对译现象呢?根据catford的观点,一个语言项目和表达法(如词,词组,句子等)同时具有形式意义和语境意义,两种语言中两个语言项目在形式和语境意义上都完全相等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在句子中的语境意义的不同,两者的意义项目本身存在着不对应关系,这都是产生不对译现象的原因。可见分析两者在形式上以及意义上的不对应关系对翻译和教学等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的价值。然而有关于复合动词「V出す」和“V出”的对应关系的先行研究比较少,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选取了「V出す」和“V出”作为研究对象,从主要部和意义构造两个方面,较为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两者的对应及不对应关系。 本文首先对「V出す」和“V出”的性质做了认定。有关于「V出す」的性质问题,在日语界的见解是一致的,都把「V出す」作为复合动词来研究。然而,对于“V出”的性质界定,在汉语学界意见就不一样了,如朱德熙把“V出”界定为黏合述补动词,而赵元任把它界定为动补复合动词,而后又有学者石毓智在黏合述补结构和动补复合动词之间建立了一个融合度标准。在日语界研究“V出”结构的时候通常把其认定为复合动词,本文也采取了这种做法。 本文从在主要部方面,分析了其主要部认定的各种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语的「V出す」存在着两方主要部,前项主要部,后项主要部,和无主要部四种类型 2、汉语的“V出”在“动词+出+场所宾语”的情况下是后项主要部之外其余情况为前项主要部。 3、从言语类型论的角度来说,一般复合词的要素顺序应和言语的统语构造相呼应,换言之,复合词的主要部的位置应和同一语言的语句的主要部的位置相对应。根据以上的理论可以推断:由于日语的语序是SOV,所以日语应当属于后项主要部语言;而汉语的语序为SVO,所以汉语应当属于前项主要部语言。然而,前面我们分析过,日语的「V出す」存在着两方主要部,前项主要部,后项主要部,和无主要部四种类型,并且从属于各个主要部的词的数量来看(表1),占最大比例的是两端主要部,属于前项主要部的词也不在少数。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日语都遵从后项主要部的原则,背离这一原则的例外也是存在的。然而,汉语的“V出”在“动词+出+场所宾语”的情况下是后项主要部之外其余情况为前项主要部。那么,可以说汉语的“V出”基本遵从前面的引用的原则。 在「V出す」和“V出”对应关系的不平衡性这一节里,本文选取了小学馆出版的《现代日汉大词典》的211个例句和多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V出す」和“V出”表示从内而外的移动意义的时候,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相对应的,剩余的百分之三十是「V出す」和“V出(来?去)”相对应,本文试着从视点的角度对其原因作出了解释。 2、所谓的“显在化”就是表示人和事物随动作由隐蔽到显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两者通常能对应。 3、在表示从无到有的发生,即动作实现,结果产生的时候,日语通常使用「シタ」但也用「V出す」这一结构。使用「V出す」结构时通常含有“费了很大劲,付出很多辛苦”的意思。而汉语在表示动作结果时通常使用“动词+结果补语”或“V出(来)”的结构。 4、在表示强化前一项动词(如仕事を追っぽり出して火事X4に櫰け付ける。(扔下手头上的工作,赶往救火现场)以及开始之意的时候,两者的非对应关系就显示出来。 5、在日语的「V出す」中,有一类词例如「政界へNWり出す(在政界崭露头角)」「身代を仕出す(积累财富)」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不由构词要素的意义构成,这种情况下两者完全不对应。
【关键词】:复合动词 「V出す」 “V出” 义项 不平衡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64
【目录】:
  • 要旨4-6
  • 1 初めに6-10
  • 1.1 暍,

    本文编号:397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97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