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汉语三种补语的日语对应形式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17-05-28 01:12

  本文关键词:汉语三种补语的日语对应形式及其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汉语补语与述补结构在日语中的对应表达关系较为复杂,这因为在日语中不存在与汉语补语完全对应的单一成分。对此中日语法学界虽然已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地只停留在句法对应关系上,因而不够深入,也不系统。 本文以汉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以及包含此类补语的述补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点,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与其对应的日语表达,试图寻求其中内在的对应规律,由此探寻更合理并且满足实际语言要求的对应表达的解释。主要内容如下: 一、与结果补语相对应的日语句法成分,有连用修饰语、复合动词和单一动词三种形式,它们在不同的结构中产生不同的对应关系。语义指向和语用角色差异也有较规则的对应关系。 二、与包含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相对应的日语表达方法,分为“可能式”和“体言式”,在不同层面中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在语义指向、语义重心及语用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三、通过分析含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动词与形容词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各自在日语中的表现,并从语义特点和语境方面分析对应情况及其规律。
【关键词】:结果补语 可能补语 状态补语 汉日对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日文摘要5-6
  • 目录6-8
  • 引言8-10
  • 一、结果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10-16
  • 1.1 句法对应10-12
  • 1.1.1 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10
  • 1.1.2 动词充当结果补语10-12
  • 1.2 语义对应12-13
  • 1.2.1 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12-13
  • 1.2.2 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13
  • 1.3 语用对应13-15
  • 1.4 小结15-16
  • 二、可能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16-24
  • 2.1 句法对应16-18
  • 2.2 语义对应18-21
  • 2.2.1 语义指向对应18-19
  • 2.2.2 体言式和可能式的语义重心19-20
  • 2.2.3 V+得/不+V~2/A中的V和A20-21
  • 2.3 语用对应21-23
  • 2.3.1 主题与述题以及语境21-23
  • 2.4 小结23-24
  • 三、状态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24-36
  • 3.1 句法对应24-27
  • 3.1.1 两种形容词句法上的对应24-25
  • 3.1.2 连用修饰语在对应上的缺点25-26
  • 3.1.3 关于"のが"的形式26-27
  • 3.2 语义对应27-32
  • 3.2.1 状态补语语义特点相关问题27
  • 3.2.2 状态补语日译汉的分歧27-28
  • 3.2.3 日语中的"のが式"语义特点28-29
  • 3.2.4 "のが式"框架中的V和A-(1)29-31
  • 3.2.5 "のが式"框架中的V和A-(2)31-32
  • 3.3 语用对应32-34
  • 3.3.1 汉语状态补语和环境32-33
  • 3.3.2 S+V+のが+A~1和S+A~1+V在同一语境中的表现33-34
  • 3.4 小结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2 范晓;三维语法阐释[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3 王丰才;;日汉语句法比较初探(续)[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孙群;;谈谈日语句子的分类[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年03期

5 秦礼君;;从相异点谈汉日用言修饰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年06期

6 顾盘明;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的对应关系初探[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3期

7 陈红;谈汉语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形式 [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04期

8 许金生;程度补语在日译汉中的表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1期

9 何午;万秋阳;;中日文定补状语的类型学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3期

10 赵博源!上海;汉日语状语比较(三)[J];日语知识;199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汉语三种补语的日语对应形式及其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01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