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谚语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08:06

  本文关键词:日语谚语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翻译的兴起,人们已不再把翻译简单地看成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而更多地看作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翻译。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然而在文化交流日益丰富,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中日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可相互理解的方面,中日文化差异的鸿沟依然存在。纵观当今中国的研究现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科学和实践的人却不多。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日本谚语为例,运用现代翻译理论与方法,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探究文化差异的方法,以期对中日文化交流及翻译理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先行研究及本论文的立足点。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翻译语言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现代翻译理论的方法过程和原则。其中主要介绍了谚语的定义以及文化的关系,日语中的谚语体现了日本与其他国家所不同地理环境历史风俗习惯世界观思维方式等文化特征;翻译是一种传达再现再创造的过程,要按照“信达雅”的要求,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等,使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文化效果。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来自外国谚语的翻译方法。日语谚语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外国吸收过来的,从日本谚语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古代中国佛教欧美。因此对于这些谚语一般采取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将来源于外国的谚语还原。有一少部分,采用了将原文抽象化,简洁化的意译方法。 第四部分,从修辞方面进行分类,阐述日本本土谚语的翻译方法。首先阐述了谚语的特点与修辞的关系。其次,以比喻夸张对比双关等修辞方法为例,参照揭侠教授所著《日语修辞研究》中有关各种修辞的概念,寻找大量日本谚语为例,分析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以及实现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其中,比喻分为明喻隐喻讽喻换喻提喻。明喻和隐喻,主要运用异化归化异化和归化对等法等翻译方法。讽喻换喻提喻,主要运用直译意译对等归化等翻译方法。夸张修辞,主要运用对译法;对比修辞,主要运用转换法,兼有直译和意译;双关修辞,运用直译法对译法为主;其他修辞方法中,例如:回环对偶省略,以直译法为主。最后总结本小节,指明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更加注重自我感知方式,因此在谚语表达方面更加注重本民族独特的形象思维和修辞法的选择。 第五部分,从语境方面,研究日本谚语在语境的限制条件下,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一部分,首先阐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其次把谚语分为来自于外国的日语谚语和日本本土谚语在会话文章等语境限制条件下的翻译。其中,来自外国的日语谚语在语境限制下的翻译方法以还原法为主,同时兼顾意译;日本本土谚语在语境条件限制下的翻译方法,根据李运兴教授在《语篇翻译引论》中,就文化成分的处理提出的几种模式:文化直入文化阻断文化融合文化诠释文化归化直译兼意译。同时结合大量例句进行翻译过程的分析,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谚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探讨能够使译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效果的翻译方法,实现文化语境方面的跨文化交流。最后指出掌握双语文化能力比掌握双语能力更重要。 第六部分,总结本文和今后的课题。 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这几部分,根据现代翻译理论,结合大量谚语例句,对于如何实现跨越异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行系统的翻译方法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之处。除了本论文提出的翻译方法以外,交通工具的发达,文化渗透性的增强将大大有助于克服翻译中的障碍。 最后提出今后的课题。除了谚语之外,中日之间在词汇语法语篇语体等方法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如何跨越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纵观全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运用现代翻译理论和方法对日语中的谚语,分别从修辞和语境两个方面,对于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弥补中日文化差异的鸿沟尝试作了系统的,全面而又深刻的研究。
【关键词】:日语谚语 文化差异 修辞 语境 翻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要旨8-11
  • 1. はじめに11-14
  •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

    本文编号:404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04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