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网络语言词汇特征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6;H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宿哲骞;;隐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华章(教学探索);2006年02期
3 张政英;;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0期
4 白小丽;;网络语言中的拆字合字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5 齐红飞;;修辞对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解[J];新闻爱好者;2009年02期
6 黄立;;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浅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08期
7 刘海萍;;网络语言的符号学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8 及文平;郝跃;;网络语言对汉语语汇生成的制约[J];新闻爱好者;2010年19期
9 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年10期
10 陈光明;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郁;邱慧;;90后高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新特点探析——以贵州省花溪区清华中学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王中卿;李寿山;朱巧明;李培峰;周国栋;;基于不平衡数据的中文情感分类[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5 张伟男;张宇;刘挺;;基于中心理论的中文对话省略恢复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佳;;对中文屋思想实验四个主要版本的考察[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金朝;蒋宗礼;;中文机构名的识别讨论[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吴红英;面对习作中的网络语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7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8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10 姚玉成;我们能拒绝网络语言吗?[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朱麟;中国人说英语的节奏模式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李世奇;面向文景转换的中文浅层语义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付剑锋;面向事件的知识处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李旭;基于指纹和语义知识表示的中文文档复制检测方法[D];燕山大学;2010年
10 于娟;基于文本的领域本体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强;网络语言与中学生用语用词规范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阳;俄语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3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79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