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经济德语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及其对浙江大学经济德语课程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07:21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德语教学改革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德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经济德语课程自2002年进入浙江大学德语专业课程体系以来,一直在该专业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一项对浙江大学经济德语课程框架的最新研究分析发现,一是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日益苛刻,表现在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二是最近几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之前相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在国内外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人数的增加,在经济领域工作人数增加的同时去中外合资或德资企业工作人数的相对减少。针对这种新趋势,结合该课程的人类心理学条件,本文提出了浙江大学经济德语课程在经济德语的定义、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实施三方面做出调整的必要性。 与国内经济德语教学研究相对落后的情况不同,德国在2002 (Zhao),2004(Schroder)和2006年(Liu)分别有三个针对中国高校经济德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问世。它们都是在相似的背景框架下,为中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设计的,因而对浙江大学经济德语教学的改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们构成了本文的文本分析基础。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经济德语的定义、培养目标、教学实施三个角度对现有的三个经济德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浙江大学经济德语课程框架,即经济德语课程的社会文化和人类心理学条件的变化,得出三个模式对该课程教学调整改善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切合目标群体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引言之后论文第二部分以“柏林模式”为理论依托,描述了浙江大学经济德语课程的框架,包括人类心理学和社会文化条件。论文第三部分对现有的三个模式进行了概要的介绍。主体第四部分从经济德语的定义、培养目标、教学实施三方面分析比较了这三个模式,随之提出了符合目标群体的教学建议。论文最后对该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该课程的发展前景。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33
本文编号:2809433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红;;跨文化因素对专用语教学的影响——以经济德语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2 黄崇岭;;德语专业报考动机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赵劲;德语本科教学的经济德语教材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809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80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