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

发布时间:2022-02-05 03:14
  《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是歌德小说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所弘扬的追求自然、反抗束缚、崇尚自由恋爱等“维特精神”,影响了众多国家的无数青年,并且贯穿了世界文学进程的多个重要时期。向前追溯,有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向后推进,又有中国的文学革命时期。尽管空间上相隔上万里,时间上相隔百余年,《维特》依然散发着专属于它的独特魅力。本文聚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从翻译、作家、作品入手,来分析《维特》对现代中国文坛的影响。绪论,阐述“维特热”形成的原因,“维特热”在中国现代文坛的表现——“翻译热”和“创作热”,总结《维特》在东西方的接受情况,歌德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影响,归纳《维特》在作品本身的解读、艺术手法的探讨、文本的翻译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维特热”,从其产生入手,研究在郭沫若译本(以下简称“郭译本”)出现之前的状况,以及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与中国“文学革命”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歌德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中国文坛再次掀起一股研究歌德的热潮。在郭译本出现之后,中国文坛针对《维特》更是展开了热议。除...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东西方对《维特》的接受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维特热”
    第一节 中国“维特热”的产生
        一、郭译本之前的《维特》影踪
        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助燃中国“文学革命”
        三、歌德逝世一百周年:中国“歌德热”的再兴起
        四、郭译本之后对《维特》的热议
    第二节 《维特》“翻译热”的爆发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维特》的中文翻译
        二、“少年”与“青年”的争锋
第二章 郭沫若与《维特》
    第一节 拿起译笔的诗人
        一、翻译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二、郭译本的底本
        三、诗性的翻译
        四、对郭译本的热议
    第二节 踵武《维特》的中国小说家
        一、人物的选择
        二、叙事视角的选择
        三、风格的选择
    第三节《三叶集》与《维特》
        一、《三叶集》中的歌德与《维特》
        二、《三叶集》——中国的《维特》
第三章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中国青年文学家
    第一节 新体裁的勃兴: 书信体小说
        一、主题变奏之一: 苦闷
        二、主题变奏之二: 反叛
        三、主题变奏之三: 绝望
    第二节 跨界的尝试: 从小说到剧本
    第三节 中国文学新意象的诞生
    第四节 中国青年文学家之逝
        一、关于“自杀”的讨论
        二、青年的“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沫若所译“维特”形象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张勇.  中国翻译. 2019(03)
[2]现代中国的“维特”与“贾宝玉”[J]. 邵宁宁,豆耀君.  文艺争鸣. 2018(06)
[3]论《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的自然观[J]. 陈赛雅.  名作欣赏. 2017(23)
[4]对小说艺术的创新与突破——文本论析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J]. 李昌珂,景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5]《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形象分析[J]. 郭晓琳.  文化学刊. 2016(01)
[6]两种爱情态度 一种爱情悲剧——《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及阿尔贝特形象对比[J]. 章献.  名作欣赏. 2015(12)
[7]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处“差错”之我见[J]. 龚明德.  郭沫若学刊. 2010(01)
[8]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J].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9]空间书写的悲剧主题——试析《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并列对峙的空间叙事策略[J]. 袁运隆.  名作欣赏. 2009(18)
[10]“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J]. 刘中树.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2)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 娄晓凯.复旦大学 2009
[2]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 徐晋莉.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语料库研究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译本的对比分析[D]. 程曦.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启蒙运动后期德国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体现[D]. 董加燕.青岛大学 2012
[3]论歌德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想[D]. 郭祖光.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东方的歌德[D]. 刁俊瑗.安徽师范大学 2011
[5]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本质观研究[D]. 刘妍伟.河南大学 2010
[6]接受美学视阈中的译者角色[D]. 廖卡娜.四川外语学院 2010
[7]选择与分化:二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研究[D]. 姚金琴.福建师范大学 2010
[8]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翻译对比[D]. 张燕华.上海交通大学 2009
[9]论五四小说第一人称叙事方式[D]. 卢本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61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