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22:13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说话人需要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策略。在交际活动最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中,“反驳”行为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汉语和越南语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论文进行详细的描写与探讨两种语言共同使用的“反驳”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从而指出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此外,本论文涉及到实施“反驳”行为时所采用的礼貌策略。除了前言和结语以外,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章。该四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有关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涉及到言语行为理论、“反驳”行为的概念以及会话理论、会话含意、礼貌原则等有关理论。此外,本论文探讨与反驳策略有关的情态理论、预设理论等。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对“反驳”行为与“否定”行为、“拒绝”行为、“反对”行为等其他言语行为进行界定。从而,指出在一组行为中不同言语行为都具有其特征和独立性。第二章深入讨论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直接表达策略,发现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两种语言的直接表达手段都采用显性标记、隐性标记、类显性标记和类隐性标记以及各标记连用情况等语力显示手段。通过考察实际语料的情况,我们可...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汉语“反驳”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0.2.2 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0.3 研究范围
0.4 研究目的及任务
0.5 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和价值
0.6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6.1 研究方法
0.6.2 语料来源
0.7 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言语行为理论
1.1.1 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1.1.2 言语行为的语用条件
1.1.3 言语行为的分类
1.1.4 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言语行为
1.2 “反驳”行为的概念
1.3 “反驳”行为与会话理论
1.4 “反驳”行为与会话含意
1.4.1 合作原则
1.4.2 会话含意
1.5 “反驳”行为与预设理论
1.5.1 语义预设
1.5.2 语用预设
1.6 “反驳”行为与情态理论
1.6.1 情态的概念
1.6.2 认识情态与“反驳”行为
1.6.3 道义情态与“反驳”行为
1.7 “反驳”行为与礼貌理论
1.7.1 礼貌原则与礼貌策略
1.7.2 “反驳”行为中的礼貌
1.8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界定
1.8.1 “反驳”行为的界定标准
1.8.2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形式标记
1.8.3 “反驳”行为的界定方法
1.9 小结
第二章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直接表达手段
2.1 显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1.1 汉语的否定词语
2.1.2 越南语的否定词语
2.1.3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否定词语的异同
2.2 类显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2.1 汉语否定性词语
2.2.2 越南语否定性词语
2.2.3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否定性词语的异同
2.3 隐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3.1 疑问代词的否定意义
2.3.2 汉语和越南语特有的情态标记
2.4 类隐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4.1 汉语和越南语的判断类标记
2.4.2 汉语和越南语的引述类标记
2.4.3 汉语和越南语的转折类标记
2.4.4 汉语和越南语的个人见解类标记
2.4.5 汉语和越南语的事实阐述类标记
2.4.6 汉语和越南语的承转类标记
2.4.7 汉语和越南语的更正类标记
2.4.8 汉语和越南语的肯定类标记
2.4.9 汉语特有的探讨类标记
2.4.10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类隐性标记的异同
2.5 “反驳”行为的各语力显示项连用
2.5.1 显性标记和类显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2 显性标记和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3 显性标记和类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4 类显性标记和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5 隐性标记和类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6 各类标记综合连用
2.6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间接表达手段
3.1 隐含“反驳”的各类句式
3.1.1 隐含“反驳”的疑问式
3.1.2 隐含“反驳”的感叹式
3.1.3 隐含“反驳”的祈使式
3.1.4 汉语和越南语隐含“反驳”的各种句式的异同
3.2 对引发语预设的反驳
3.2.1 直接否定引发语的预设
3.2.2 故意误解引发语的预设
3.2.3 接用引发语的预设
3.2.4 调换引发语的预设
3.3 接用成语、俗语之类的反驳
3.4 间接“反驳”行为的各语力显示项连用
3.5 小结
第四章 实施“反驳”行为的礼貌策略
4.1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中的礼貌策略类型
4.1.1 正面礼貌策略
4.1.2 负面礼貌策略
4.1.3 间接性的礼貌策略
4.1.4 各策略结合使用的情况
4.2 影响汉语和越南语“反驳”策略的社会因素
4.2.1 “反驳”行为与面子威胁程度的关系
4.2.2 “反驳”行为与熟悉程度的关系
4.2.3 “反驳”行为与社会权势的关系
4.3 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反驳言语行为的缓和策略[J]. 卢玉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预设理论对反驳的语用分析[J]. 马腾,万雨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3]从语用逻辑看反驳[J]. 武瑷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4)
[4]透过反驳话语看言语交际的对抗性[J]. 武瑷华. 外语学刊. 2008(04)
[5]否定型语调是非问的答句[J]. 朱晓亚. 语言科学. 2007(01)
[6]谈国际礼貌原则[J]. 武瑷华. 外语学刊. 2004(06)
[7]如何加强论辩中反驳的力度[J]. 温习勇. 安康师专学报. 2004(03)
[8]否定性答句否定的隐显与程度[J]. 尹世超. 汉语学习. 2004(03)
[9]“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J]. 邵敬敏,朱彦.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3)
[10]谈“否定是非问句”[J]. 侯玲文. 汉语学习. 2002(04)
博士论文
[1]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 赵微.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 苏相月.黑龙江大学 2012
[2]汉语会话过程中的反驳现象研究[D]. 杨爽.北京语言大学 2009
[3]汉语话语中的否定性应对研究[D]. 章韫瑾.北京语言大学 2007
[4]汉英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简正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7
[5]汉语会话中的修正过程[D]. 陈永超.北京语言大学 2006
[6]反问的否定功能研究[D]. 杜宝莲.暨南大学 2004
[7]答语否定间接表达的语用描写和分析——兼谈语言与文化关系[D]. 苏立静.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5859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汉语“反驳”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0.2.2 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0.3 研究范围
0.4 研究目的及任务
0.5 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和价值
0.6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6.1 研究方法
0.6.2 语料来源
0.7 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言语行为理论
1.1.1 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1.1.2 言语行为的语用条件
1.1.3 言语行为的分类
1.1.4 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言语行为
1.2 “反驳”行为的概念
1.3 “反驳”行为与会话理论
1.4 “反驳”行为与会话含意
1.4.1 合作原则
1.4.2 会话含意
1.5 “反驳”行为与预设理论
1.5.1 语义预设
1.5.2 语用预设
1.6 “反驳”行为与情态理论
1.6.1 情态的概念
1.6.2 认识情态与“反驳”行为
1.6.3 道义情态与“反驳”行为
1.7 “反驳”行为与礼貌理论
1.7.1 礼貌原则与礼貌策略
1.7.2 “反驳”行为中的礼貌
1.8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界定
1.8.1 “反驳”行为的界定标准
1.8.2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形式标记
1.8.3 “反驳”行为的界定方法
1.9 小结
第二章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直接表达手段
2.1 显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1.1 汉语的否定词语
2.1.2 越南语的否定词语
2.1.3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否定词语的异同
2.2 类显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2.1 汉语否定性词语
2.2.2 越南语否定性词语
2.2.3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否定性词语的异同
2.3 隐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3.1 疑问代词的否定意义
2.3.2 汉语和越南语特有的情态标记
2.4 类隐性“反驳”言语行为的语力显示手段
2.4.1 汉语和越南语的判断类标记
2.4.2 汉语和越南语的引述类标记
2.4.3 汉语和越南语的转折类标记
2.4.4 汉语和越南语的个人见解类标记
2.4.5 汉语和越南语的事实阐述类标记
2.4.6 汉语和越南语的承转类标记
2.4.7 汉语和越南语的更正类标记
2.4.8 汉语和越南语的肯定类标记
2.4.9 汉语特有的探讨类标记
2.4.10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言语行为中类隐性标记的异同
2.5 “反驳”行为的各语力显示项连用
2.5.1 显性标记和类显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2 显性标记和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3 显性标记和类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4 类显性标记和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5 隐性标记和类隐性标记连用的情况
2.5.6 各类标记综合连用
2.6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的间接表达手段
3.1 隐含“反驳”的各类句式
3.1.1 隐含“反驳”的疑问式
3.1.2 隐含“反驳”的感叹式
3.1.3 隐含“反驳”的祈使式
3.1.4 汉语和越南语隐含“反驳”的各种句式的异同
3.2 对引发语预设的反驳
3.2.1 直接否定引发语的预设
3.2.2 故意误解引发语的预设
3.2.3 接用引发语的预设
3.2.4 调换引发语的预设
3.3 接用成语、俗语之类的反驳
3.4 间接“反驳”行为的各语力显示项连用
3.5 小结
第四章 实施“反驳”行为的礼貌策略
4.1 汉语和越南语“反驳”行为中的礼貌策略类型
4.1.1 正面礼貌策略
4.1.2 负面礼貌策略
4.1.3 间接性的礼貌策略
4.1.4 各策略结合使用的情况
4.2 影响汉语和越南语“反驳”策略的社会因素
4.2.1 “反驳”行为与面子威胁程度的关系
4.2.2 “反驳”行为与熟悉程度的关系
4.2.3 “反驳”行为与社会权势的关系
4.3 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反驳言语行为的缓和策略[J]. 卢玉芳.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预设理论对反驳的语用分析[J]. 马腾,万雨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3]从语用逻辑看反驳[J]. 武瑷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4)
[4]透过反驳话语看言语交际的对抗性[J]. 武瑷华. 外语学刊. 2008(04)
[5]否定型语调是非问的答句[J]. 朱晓亚. 语言科学. 2007(01)
[6]谈国际礼貌原则[J]. 武瑷华. 外语学刊. 2004(06)
[7]如何加强论辩中反驳的力度[J]. 温习勇. 安康师专学报. 2004(03)
[8]否定性答句否定的隐显与程度[J]. 尹世超. 汉语学习. 2004(03)
[9]“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J]. 邵敬敏,朱彦.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3)
[10]谈“否定是非问句”[J]. 侯玲文. 汉语学习. 2002(04)
博士论文
[1]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 赵微.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 苏相月.黑龙江大学 2012
[2]汉语会话过程中的反驳现象研究[D]. 杨爽.北京语言大学 2009
[3]汉语话语中的否定性应对研究[D]. 章韫瑾.北京语言大学 2007
[4]汉英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简正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7
[5]汉语会话中的修正过程[D]. 陈永超.北京语言大学 2006
[6]反问的否定功能研究[D]. 杜宝莲.暨南大学 2004
[7]答语否定间接表达的语用描写和分析——兼谈语言与文化关系[D]. 苏立静.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58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25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