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来信:越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发布时间:2021-08-30 01:35
本文追溯了主要以拉丁化国语为文学语言的越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尤其是以《南方来信》为代表的反帝爱国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政治语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巨大反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越南现代文学以至"全球南方文学"中译的兴盛和沉寂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政治意涵,表征着中国的世界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变迁。这种译介一方面受到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能动地影响着中国对于异国和世界的认知乃至立场。在中国深入参与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中,接续和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文学文化交流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争哀歌》与亚洲和平[J]. 孙来臣. 东南亚研究. 2017(01)
[2]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J]. 湛晓白. 学术月刊. 2016(11)
[3]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译诗中的“新诗”因素——以张德彝为主例[J]. 邓庆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4]越南河内:似曾相识的纯厚感觉[J]. 杨奉达. 招商周刊. 2006(04)
[5]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钱理群. 文艺理论研究. 1999(03)
[6]充满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演出——看京剧《南方来信》和评剧《南方烈火》[J]. 武玉琏,成登庆. 戏剧报. 1965(04)
[7]各地纷纷上演《南方来信》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J]. 戏剧报. 1965(03)
[8]《南方来信》第二集[J]. 叶廷芳. 文学评论. 1964(06)
[9]革命的颂歌 战斗的乐章——读《南方来信》[J]. 伯龄. 山花. 1964(10)
[10]越南文学发展概述[J]. 邓台梅,黄軼球. 东南亚研究资料. 1964(04)
本文编号:3371791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争哀歌》与亚洲和平[J]. 孙来臣. 东南亚研究. 2017(01)
[2]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J]. 湛晓白. 学术月刊. 2016(11)
[3]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译诗中的“新诗”因素——以张德彝为主例[J]. 邓庆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4]越南河内:似曾相识的纯厚感觉[J]. 杨奉达. 招商周刊. 2006(04)
[5]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钱理群. 文艺理论研究. 1999(03)
[6]充满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演出——看京剧《南方来信》和评剧《南方烈火》[J]. 武玉琏,成登庆. 戏剧报. 1965(04)
[7]各地纷纷上演《南方来信》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J]. 戏剧报. 1965(03)
[8]《南方来信》第二集[J]. 叶廷芳. 文学评论. 1964(06)
[9]革命的颂歌 战斗的乐章——读《南方来信》[J]. 伯龄. 山花. 1964(10)
[10]越南文学发展概述[J]. 邓台梅,黄軼球. 东南亚研究资料. 1964(04)
本文编号:3371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37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