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非滞后负相关”与收入不平等
发布时间:2017-04-10 15:06
本文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非滞后负相关”与收入不平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1998年我国实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必要基础以及进行投资的主要标的。而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股票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股票市场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投资的重要标的之一。关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可以根据是否选择滞后期以及相关关系正负方向而分为五类:滞后负相关;滞后正相关;非滞后正相关;非滞后负相关(同期负相关);无显著关系。基于本文采集到的2010年6月到2014年12月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似乎存在着很强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看似最为普通不过;然而,这也却可以引起深深的困惑。因为,第一,在理论上,按照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如果市场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在增长,失业率在走低,那么,必然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提升,各类房地产的租金在上涨,那么,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同时上扬;反之,当市场基本面比较差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同时下滑。换言之,两者必然呈现出较强的非滞后正相关性。第二,在实践上,在比较发达的经济体,尤其是G20国家,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确实呈现出了较强的非滞后正相关性。那么,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呈现如此之强的负相关性呢?这一问题实际上可以称之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之谜。本文试图从收入不平等的视角入手,循序渐进的分析这一问题。收入不平等问题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近十年来基尼系数一直在0.47以上运行,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0.42的临界点。尽管没有引发实际的大规模动乱,然而收不不平等问题在我国的存在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作用,以及收入不平等问题在我国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两个市场在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理论机理、存在性与强度问题,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于收入不平等问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相当丰富。然而从收入不平等条件视角,对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则极为罕见。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收入不平等问题会导致资产市场的火热和消费市场的疲软并存;进而会导致流动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并存。结合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本文推导了收入不平等条件下资产定价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定价公式。由上部分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资产定价公式,结合资产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和基本面相脱离的特点,从而得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同一时期呈现出此消彼长关系的结论,即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在非滞后负相关关系的总体存在性实证部分,本文采用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百城价格指数--全国指数与上证综指数据,利用相关图与相关系数、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OLS估计等方法,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非滞后负相关关系的存在性;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关系的存在性。在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分城市存在性与强度分析实证部分,本文采用了我国99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与上证综指数据,结合相关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8成左右城市显著存在着较强或很强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本文又依据人口规模、综合实力、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四个标准对这些城市进行分类,分别测度了各类城市群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强度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机制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发现,收入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导致的看似矛盾资产市场的火热(流动性过剩)与消费市场的衰弱(内需不足),进而导致脱离基本面的资产价格运动和资金的流动,导致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呈现非滞后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果和相关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房地产市场 股票市场 非滞后负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6-8
- 英文摘要8-13
- 1. 绪论13-27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1.3 结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15-19
- 1.3.1 本文的结构15-16
- 1.3.2 本文的创新点16-18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18-19
- 1.4 文献述评19-27
- 1.4.1 关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19-23
- 1.4.2 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相关研究23-25
-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价25-27
- 2. 收入不平等条件下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非滞后负相关机理分析27-34
- 2.1 收入不平等与资产配置27-30
- 2.1.1 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27-28
- 2.1.2 经典理论条件下的资产定价28-29
- 2.1.3 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资产重新定价29-30
- 2.2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概念与特点30-33
- 2.2.1 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概念与特点30-32
- 2.2.2 股票市场的相关概念与特点32-33
- 2.3 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33-34
- 2.3.1 经典理论条件下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非滞后正相关33
- 2.3.2 收入不平等条件下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非滞后负相关33-34
- 3.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非滞后负相关总体存在性实证研究34-42
- 3.1 数据选择与说明34-37
- 3.1.1 房地产市场代表数据的选取34
- 3.1.2 股票市场代表数据的选取34-35
- 3.1.3 数据样本区间的选择35-36
- 3.1.4 数据的概括性描述36-37
- 3.2 实证模型建立与分析37-41
- 3.2.1 相关图与相关系数37-38
- 3.2.2 Granger因果检验38-39
- 3.2.3 0 LS估计39-41
- 3.3 实证结果与结论41-42
- 3.3.1 实证结果41
- 3.3.2 实证结论41-42
- 4.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非滞后负相关分城市存在性与强度实证研究42-59
- 4.1 数据选择与说明42-43
- 4.1.1 房地产市场代表数据的选取42
- 4.1.2 股票市场代表数据的选取42-43
- 4.1.3 数据样本区间的选择43
- 4.2 实证模型建立与分析43-47
- 4.2.1 相关系数43-45
- 4.2.2 OLS估计45-47
- 4.3 实证结论与分类分析思路47-48
- 4.3.1 实证结论47
- 4.3.2 分类分析思路47-48
- 4.4 基于人口规模城市划分标准的实证结果分析48-50
- 4.4.1 划分依据48
- 4.4.2 城市分类48-49
- 4.4.3 分类实证结果分析49-50
- 4.5 基于综合实力城市划分标准的实证结果分析50-52
- 4.5.1 划分依据50-51
- 4.5.2 城市分类51
- 4.5.3 分类实证结果分析51-52
- 4.6 基于地理区域城市划分标准的实证结果分析52-54
- 4.6.1 划分依据52-53
- 4.6.2 城市分类53
- 4.6.3 分类实证结果分析53-54
- 4.7 基于经济区域城市划分标准的实证结果分析54-57
- 4.7.1 划分依据54-55
- 4.7.2 城市分类55-56
- 4.7.3 分类实证结果分析56-57
- 4.8 分类实证结论分析小结57-59
- 5. 结论59-67
- 5.1 全文结论与分析59-61
- 5.1.1 实证结论分析59-61
- 5.1.2 全文结论61
- 5.2 政策建议61-65
- 5.2.1 缩小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63
- 5.2.2 缩小阶层之间居民收入差距63-64
- 5.2.3 缩小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64-65
- 5.3 不足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后记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学海;;基尼系数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振彪,尹剑锋;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非滞后负相关”与收入不平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9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