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当地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08:13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开发当地美术资源以丰富中小学美术课程,形成重要的地方性美术教学内容是我国新课改着重提出的教学理念。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美术教师都应义不容辞的积极探索和开发当地美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宗教、地理、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徐州,古称“彭城”,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一直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又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的赞誉。这个古老的城市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艺术资源。因此,徐州又被称作“东方雅典”。中国汉文化源远流长,被称为“汉代三绝”之一的汉画像石是徐州具有鲜明历史和审美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徐州地区美术资源的优秀代表。它是汉代工匠雕刻在陵墓内壁、祠堂墙面上的一种石刻壁画,它以一种装饰性绘画的形式记载了汉代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

(二) 研究意义
美术课程资源是美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不断前进,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美术教研人员不可忽视的责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的颁布,使人们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关注不断深入,以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推动和传承文明已经成为美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过程中应使用何种途径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徐州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挖掘徐州汉画像石的潜藏艺术特征,期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美术和关注民族优秀艺术的兴趣,搜寻、开发能使学生获益的汉画像石资源,使美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目前,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有 1200 余块,为中国四大汉画像石出土地之一。徐州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雕刻有力、亦柔亦刚,真实地表现了汉代的神话、民俗、文化、信仰等内容。将鲜活、立体和内涵丰富的汉画像石经过一定的开发、筛选和利用,继而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发挥汉画像石资源的价值,也能为美术课程注入新鲜血液,深化徐州地区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内涵,突显徐州地区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
.........

第一章 徐州汉画像石的美术教育价值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一种形式特殊的装饰画,它以石块为材料,并根据石料的不同质地,或凿眼遗口,或凿出轮廓而省略其细部刻制而成。”[3]由于汉画像石减去不必要的细节刻画,而突出表现其神韵,并有着类似中国水墨画般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艺术效果,因此具有“顺其自然”和“应物象形”的艺术特点。徐州汉画像石根据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一,根据汉画像石刻画技法分为浅浮雕(阳刻)和阴线刻两种,这两种雕刻技法产生的艺术效果各具特色,阴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浅浮雕雄浑有力,有阳刚之美。其二,根据题材徐州汉画像石分为民俗、神话、文化、信仰等类型。但无论何种题材,都形象地表达了汉代雕刻艺术之精湛以及汉代精神之昂扬,是汉民族精神的一个“镜像”象征。可见,汉画像石不仅具有审美功能,也为我们研究汉代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形态等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所展现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儒家思想和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必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散发出绚烂的艺术色彩的同时,使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和文化涵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 徐州汉画像石的审美价值
汉画像石,以一种静止、定格的画面向我们传达了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具有深刻的意蕴。集儒家思想文化和汉代大美于一身的徐州汉画像石,有着丰富的表现题材,精湛的雕刻手法,独特的构图、典雅的形式、流畅的线条和疏朗的纹饰,同时具有独特的古拙美和单纯美等特点,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例如,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九鼎图》、《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和《月中玉兔》等作品,这些汉画像石中优秀代表作品的雕刻工艺和形式美对于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将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充分发挥汉画像石特有的审美价值,将有利于学生体验汉画像石古拙美、单纯美以及独特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

(二) 徐州汉画像石的德育价值

汉代是夏、商、周文化的继大成者,传统的华夏文明在汉代得以继承与发扬,儒家思想在汉代重新得以被推崇,“徐州汉画像石最早见于《后汉书·郡国志》注引东晋伏滔《北征记》一书中‘……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的记载。这里的“龟龙鳞凤”是徐州汉画像石常表现的内容之一。”[6]同时,儒家故事及其思想在汉画像石中多有体现。如徐州邳州出土的《历史故事》(图 1.8)、《东王公、孔子问师》和《孔子见老子》等作品,均刻画了孔子师徒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弟子对孔子的爱戴与尊敬,孔子对弟子的包容与关爱,以及孔子虽为世人所尊敬,但仍虚心向他人请教的大智慧与为了国家利益而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些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及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处于发展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教师应利用这一优秀的美术资源,将我国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一种感性的体验方式陶冶情操和提升道德品质。

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当地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

.............

第三章 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构思......... 20
(一) 筛选徐州汉画像石资源 ..... 20
(二) 建立汉画像石电子素材库..... 23
(三) 不同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构思..... 25
(四) 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评价策略..... 27
第四章 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 30
(一)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案例.....30
(二)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案例.....36
(三)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案例.....39

第四章 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

(一)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10]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生通过参观汉墓、汉画像石馆、博物馆等,向学生讲述有关于汉画像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汉画像石艺术美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本课例就是将徐州汉画像石馆作为教学场地,开展了“走进画像石的历史情境”的教学。师:汉画像石是我们徐州地区的艺术瑰宝。目前为止徐州地区已经发现的汉墓大概有 20 余座,涉及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的题材,以独特的石刻艺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汉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非常的珍贵,今天我们能有这个机会一起来到汉画像石馆考察学习,非常的难得,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刚才的同学描述了自己所见,是的,这幅汉画像石长近 8 米,,宽大概1 米,分三个部分,从右向左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一部分是一个官员手举木棍,被抓到的囚徒跪在地上,四周散落着刑具。第二部分是押解的场景,浩浩荡荡的部队胜利归来,囚犯佝偻着身躯,好像已经受伤了。第三部分描述了村民们忙着招待荣归的将士,或去村口迎接,或煮饭的场景热闹场景。经推断,这位墓主人可能是当地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吏,所以在其墓地的石墩上刻了这幅汉画。
............

结语

本研究持续了近一年时间,通过对徐州地区几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访谈,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后,了解到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徐州地区美术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汉画像石与美术教育方面文献的分析,了解到目前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当地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汉画像石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包括对汉画像石资源进行筛选和统整归类,构建汉画像石电子素材库丰富与优化教学效果,设计适合汉画像石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通过区域内汉画像石系列课程的《走进画像石的历史情境》案例、《绘制汉画像石拓片》案例和《探索汉画像石之旅》案例的开展,带领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和探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汉画像石课程作品,以理论支撑实践,以实践反思理论,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9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49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