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支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08:15

1 引言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发展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大众。政府的社会救助支出影响到社会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社会贫富差距的调节效果和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目前,社会救助的内容涉及生活、教育、医疗、灾难、住房和临时救助等方面,形成了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专项分类救助和临时应急类救助三大类。政府社会救助支出包括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五保供养支出、其他城镇和农村社会救济支出、医疗救助支出和临时救助支出。社会救助支出覆盖人群广泛。2013 年受益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 2064 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 5388 万人,,农村集中、分散供养五保人数达到 183.5万和 353.7 人,农村传统救济 73 万人。完善社会救助对于维持我国社会安定发展和人民生活作用极其显著。政府社会救助支出的完善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支出问题研究

....


2 政府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


2.1 贫困相关理论

霍华德.瓦赫特尔把贫困归结于社会阶级结构、劳动市场和政府三个制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双元劳动市场论认为劳动市场存在有限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由于垄断权力等力量干预财政政策和劳动法等因素等造成被分割的劳动市场。劳动市场被分为两大市场,第一市场的上层是指高科技、职业性和经理性工作组成,下层由高收入的常规性工作组成。第二市场工人有严格监督,且非常规性。两大市场形成了三大阶层,中等阶层、工作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且每一阶层缺乏流动性,这就造成低收入者的低收入状况难以改变。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个体障碍、产业障碍和社会障碍。个体的流动性障碍是指劳动者自身缺乏教育、培新和技能,产业障碍是指雇佣与工作中的种族、性别歧视、以教育程度定工资,社会障碍是指地理上迁移的高费用、高风险、高的总失业水平和劳动信息缺乏等。[26]

2.2 社会福利与政府社会救助的理论

庇古还认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能使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降低的任何物品,均能使经济福利增加”[32]。但是,他强调一定的条件。庇古同时提出向穷人转移对于国民收入有不同影响,包括未助长懒散与浪费的差异化转移、中性转移和助长懒散与浪费的差异化的转移。庇古认为以医疗护理和治疗形式对遭受短期疾病困扰的人进行合理的转移,完全可以预期他们的能力大幅提升,对穷人子女以培训或养育方式合理的转移是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并最终提出结论:“如果能对接受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则以制定的购买力形式对穷人所进行的转移,将更可能有利于未来的国民收入”[37]。庇古还提出国民最低收入标准,“对穷人劳动所得的收入中减少的部分给予补偿”[33],并认为“如果某位公民在所有方面都无法达到最低标准,但是通过将某个方面的水平进一步降低则能够促使他们保持自立的话,则政府也不能以此作为袖手旁观的理由”,[33]他强调国家应该负担起保护弱者的责任。

3 我国贫困现状与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12

3.1 我国贫困现状..................12
3.2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制度概况................................17
4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与问题.........................20
4.1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20
4.2 我国社会救助支出存在的问题......................23
5 政府社会救助支出的国际借鉴....................31
5.1 发达国家社会救助支出概况...................31
5.2 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对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支出的启示..............34

6 完善我国政府社会救助支出的对策


6.1 注重资金管理和加强政府救助的法制性建设

在资金供给方面,政府应注重资金的管理和法制性建设,使政府救助支出能够规范。在资金管理方面,要统筹规划,打破各个社会救助部门“碎片化”资金管理的模式,制定中央和地方建立相互联系的、全方位的资金管理计划。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一些救助资金应专项管理,避免社会救助资金被挪用的情况。政府应采取综合测算的方式,考虑到救助率、救助人员生活水平的改善、救助人次流动性和救助资金对当地经济影响等多角度来评价预算管理的效率。在社会救助支出法制性建设方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的实施应该更加落实,并不断使暂行办法上升到《社会救助法》等长期、规范、明确的法律,使得社会救助支出有依据,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应选择易于监督或者监督成本较低的管理方式。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方式主要是基层政府、民政部门和社会化发放三种。基层政府便于被救助者就近领取,但是加重基层政府人力负担,监督比较困难。民政部门发放密切了救助者与民政部联系,但同样造成人力负担过大的问题。社会化发放是银行进行转账支付,降低发放成本和监督成本。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银行网点不是太密集,也造成受助人不便,银行负担加大。综合来看,我国应该在经济较为发达且银行较为密集的地方主要运用社会化发放的式,在其他地区主要是民政部门和基层政府结合发放,减少监督成本。

6.2 保证足额的救助资金及时给予受助者

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存在着资金层层划拨和转移支出时滞等问题,造成了政府社会救助支出欠款,这给贫困者的权益造成极大的伤害。政府救助一方面要采取事前救助为主,要在贫困者面对极大的生存困难之前,给予帮助。同时,政府救助要给予充足的救助,这对于救助者来说非常关键。

.....


结论与不足


我国社会救助存在支出较少、救助覆盖范围小、救助水平较低、救助标准脱离贫困家庭实际情况、城乡间与地区间救助支出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增加投入,建立有效的增长机制,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开征新税或将个人所得税部分税收收入用于社会救助支出。同时,中央政府应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贫困者得到充足及时的救助,特别是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和中部城镇贫困人口。政府应注重资金的管理和政府社会救助的法制性建设,加强监督。建立信息登记与沟通平台,确定以家庭为单位的贫困标准,不断扩大社会救助的范围,准确测算政府救助对象,测算贫困缺口,提高救助水平,减少贫困缺口。增加社会救助支出项目的广度与深度,全方面救助,提高救助者的生活能力,摆脱家庭贫困和贫困的代际转移。论文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由于地区数据的缺失,特别是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社会救助支出、贫困人口数量和基本消费情况等数据,笔者难以测算实际社会救助的缺口,不能明确的反映出地区间与城乡间的社会救助支出的不均衡性,难以得出最佳的社会救助支出水平。此外,社会救助理论梳理不够清晰,各学科均有涉及,财政相关理论不够充足。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