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许昌市人文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6-10-23 08:24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新课改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并且也给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但是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要不断得到提升,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以逐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本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也变得极为重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闲暇的时间出去旅游,旅游景区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许昌市的教师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运用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学到了与课本相关的历史知识,可谓是两全其美。目前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学者也比较多,但是他们都着重于旅游业上,如何将人文资源的运用与初中历史教学相联系起来值得中学历史教师探究。  
.......

1.2 研究意义 
将人文旅游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来,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许昌旅游业的发展。教师在探寻如何将人文旅游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来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并且促使自己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能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遗产保护意识。许昌人文旅游资源还是比较多的,如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时期的旅游资源有曹丞相府、春秋楼、灞陵桥、射鹿台,还有关于研究宋代的钧瓷所形成的“钧瓷文化”等等,将这些旅游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无形之中宣传了许昌地区的旅游业,同时也带动了许昌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了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策略,并列举出了具体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2 人文旅游资源概述  

2.1 人文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笔者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采用两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是指天然存在的,并且具有观赏价值,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为人文景观,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文物古迹类。文物古迹历史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魅力独特并且外观造型优美,是人文景观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一种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包括古代的建筑、古人的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第二,民俗风情类。民俗风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它主要包括节会庆典与民族歌舞、民居建筑、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 第三,城乡风貌类。城乡风貌是各地城市和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社会经济与文化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城乡风貌主要包括古都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市、小镇风貌和乡村景观。 第四,现代设施类。大型的工程设施、文化休闲设施类、常见的主题公园与康体娱乐设施和度假住宿设施都是现代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五,宗教文化类。一些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和宗教建筑都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例如我们常见的宗教建筑有扶风法门寺、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宗教活动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活动,这些都是与宗教直接有关的文化现象。 第六,文化艺术类。作为人类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艺术,它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文学名作和神话传说、楹联题刻与书法绘画、园林艺术与城市雕塑、影视戏曲与音乐演艺。  
......

2.2 人文旅游资源与初中历史学科的关系 
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的载体,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是直观的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学科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4]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新教材中有关许昌市人文旅游资源的还是有比较多的,以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进行了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表 2.4.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表 2.4.2《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和表 2.4.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通过整理出来的表格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本中与许昌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许昌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为教学服务。例如,七年级上册第 3 课《华夏之祖》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就与许昌有关,许昌有着“大禹文化之乡”的美称,教师对其可以加以运用;第 18 课《三国鼎立》一课中,许昌市的曹丞相府、曹丕登基受禅台、灞陵桥、春秋楼等都与三国时期密切相关,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地方,加深他们的印象,以便于进一步了解课本内容;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中华佗墓就在许昌,许昌市的街道华佗路就是以华佗命名的,上课时可以讲述给学生;第 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在让学生欣赏《洛神赋图》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曹操父子所开创的“建安风骨”进而提及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图》。七年级下册第 4 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中可以给学生补充曹操的用人方法——“唯才是举”; 第 10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可以给学生补充钧瓷文化让同学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第 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宋元以来,诗人和文学家吟咏腊梅,画家以腊梅为题材作画,数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腊梅文化这都与课文有关;等等。对于课本中与许昌市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外都可以给学生讲述,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会更感兴趣,将许昌本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讲给他们,他们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了师生互动,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

3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意义 ...... 9 
3.1 学生方面 .......... 9 
3.1.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9 
3.1.2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 9 
3.1.3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遗产保护意识 .......... 9
3.2 教师方面 ........ 10
3.3 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 11 
4 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 12 
4.1 三国时期的人文旅游资源较多,其他时期较少 .... 12 
4.2 教师不重视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 13
4.3 运用方式单一 ........ 14 
4.4 学校或家长不支持 ......... 14 
5 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 ....... 16 
5.1 教师要重视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 16 
5.2 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方式要多样化 ..... 17 
5.3 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要给予支持 .... 26 
5.4 注重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 27 

5 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  

5.1 教师要重视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教师要重视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从要注重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参观考察学习,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进而认识到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并加以利用。翻开人教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书中都设置有相应的活动课,随着课本中新增加的这些探究活动,以前有限的课程资源已显得非常不够。这些活动主题许多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或来自教材内容之外,师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解决问题,就必须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去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有关的资源和数据。人文旅游资源是初中历史教学最生动直观的教材,开展以地方人文旅游资源利用为中心内容的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19]因此,教师要将人文旅游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上,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 3 课《华夏之祖》时,许昌市作为“大禹文化之乡”教师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个机会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讲到第 18 课《三国鼎立》时,对于许昌市所拥有的丰富的三国时期的人文旅游资源,教师更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注意。 第二,博览群书,丰富知识。这就要求不但要阅读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关注历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史学研究最新成果等,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教师在运用人文旅游资源时才会得心应手。比如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4 课《科举制度的创立》,,这一课中有关曹操的用人策略,教师应该详细地查询相关史料,并把它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给学生讲述。教师平时多读书,多了解许昌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这样在课堂上用的时候才会很容易,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更多身边的历史。 

许昌市人文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结论  

历史教学不主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而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来分析问题,发展包括想象、批判性思考等在内的历史思维能力,也要求依凭实地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协作、沟通、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等。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合理运用与历史内容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性、现实性、文化性,与初中历史学科联系密切,可以将其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为历史教学服务。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也是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使用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内,更要带着学生走出学校的大门,了解本地区校外的特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新东西,学校更要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本地区的乡土和人文旅游资源资源吸收到校本课程中去,突出本地区的办学特色,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新课改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研究背景,结合许昌市所拥有的独特人文旅游资源:三国时期“曹魏文化”的特色,但是当前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校都不重视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而且学校和家长都不支持这种教学方式,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来讲是不利的。笔者将自己在许昌市的实习实践和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历史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出了许昌市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策略:针对许昌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多是汉魏时期的,而近现代的人文旅游资源较少的现状要求较少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其他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来弥补许昌市的不足;教师要重视人文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许昌市的人文旅游资源教师都应该好好了解,以便在课堂上可以为教学所用。此外,教师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方式要多样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会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具体的运用方式如开办专题讲座,无论是带学生到校外听讲座,还是请专家来学校开办讲座,或者是自己举办讲座,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身边的历史;实地参观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历史信息的归纳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编辑历史小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这也要求学生在课下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三国文化周”是许昌每年都举行的一个活动,将这一特色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开办一个知识竞赛,可以很好地复习课本中所学到的相关历史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许昌地区更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举办故事会的形式来评价历史人物,结合许昌地区的特色,要求学生评价曹操。许昌地区的学生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是很熟悉的,许昌地区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学生也知道的比较多,借助许昌现有的历史遗址遗迹可以让学生正确地评价曹操。此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也要给予广泛支持。学校和家长应该看到人文旅游资源的使用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课堂内教学需要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变化,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还要重视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突出本地区的特色,许昌地区的校本课程要结合本地独特的乡土资源,比如三国时期的“曹魏文化”、宋代的“钧瓷文化”等等,这些特色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应该把这些乡土特色吸纳到校本课程中去。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