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6-10-23 08:25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多变的环境,对我们适应环境,发挥自身潜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国家重视高中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症状的突出表现。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高校存在,现在普及至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这些初级、高级中学设有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增设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援助与帮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遗传、环境以及自身的因素。众多影响因素作用里,,环境的影响因素又是多变。但,一个人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还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俗语有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习惯培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强迫症状(胡梦壁,2013)、敌对(陈欣,2006)、人际关系(赖运成,2014)、抑郁(王春莉,2005)、焦虑(陈超,2015)、学习压力(廖红,2015)、适应不良(刘天凤,2005)、情绪不平衡性(贾海艳,2004)以及心理不平衡性(王燕,2008)等心理问题有着有很多的关系。但从目前的研究而言,大多研究都是笼统地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这些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也就是怎样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怎样的行为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各个因子有着怎样的影响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


1 研究综述


1.1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综述

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中外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以不同的侧重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界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这一词条的解释是“在环境能够达的范围内,个体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但并非完美状态”。[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2]国内学者许又新认为具有三个标准来进行评判心理健康水平。第一是体验标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主观感觉是良好的,对自我的评价是平稳的。第二是操作准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其心理活动的效率。第三是发展标准是指有向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力,并且有现实可操作的行动措施。[3]刘华山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完全的康宁或完好。[4]从上述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不同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有研究视角和侧重的不同。但是综合上述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可以提炼出一个心理健康的适性定义,即:个体能够正确处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在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及时有效整自我,保持和谐自洽的心理状态。[5]

1.2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殷绪群(2012)在其研究中表明,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得分成正相关,说明消极教养方式有损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他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概念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具体表现为,消极的教养方式,儿童自我概念得分越低,自我评价越低。积极的教养方式,儿童自我概念得分越高,能够积极肯定自我价值.苗丽阳(2012)的研究表明,家庭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间接攻击性有显著相关,但与直接攻击性没有显著相关,且间接规范在家庭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间接攻击性的关联起到了中介作用。[21]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密切相关,宽松民主的教养方式利于青少年积极适应社会,而家长制的教养方式则造成青少年消极适应社会。同时,青少年的人格特质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中有着调节作用。[22]张景焕(2013)的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创造潜力的发挥密切相关。家庭教养方式的因子对于个体创造性有预测作用,且通过自尊中介发挥着影响。[23]

3 研究方法...................9

3.1 研究对象.......................9
3.2 研究工具.............................9
3.3 数据整理与分析...................19
4 结果与分析..........................13
4.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13
4.2 自我概念在惩罚性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15
4.3 自我概念在控制性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24
4.4 自我概念在关怀性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34
5 综合讨论................39
5.1 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39
5.2 自我概念在惩罚性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39
5.3 自我概念在控制性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41
5.4 自我概念在关怀性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中介作用分析..........41

6 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呈现轻度问题,其中,高中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性及总分上存在轻度问题,其他因子无明显症状。2.父母教养方式(除父亲偏爱、母亲偏爱维度外)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和其自我概念显著相关。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和其心理显著相关。3.自我概念在父母惩罚性的教养方式(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因子中的强迫、敌对、人际紧张与敏感、抑郁、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4.自我概念在父母控制性的教养方式(父母过分干涉,父母过分保护)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因子中的敌对、人际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情绪不平衡的影响中起介作用。5.自我概念在父母关怀性的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因子中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7 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7.1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本研究细致地探讨了各种不同教养方式导致的不同心理问题,为家庭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了新视角、新方向。但由于受研究水平的限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方法单一。本研究选取了三个量表对高中生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但相对于实验研究,问卷很难做到精确的控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精准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尝试将实验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样本代表性不足。本研究选取了运城市夏县的高中生进行研究设计。众所周知,区域文化也是很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行突破区域限制,选取更大范围,更大区域的被试,使得更能挖掘出父母教养方式的方式不同,对应的是个体何种的行为反应、心理症状。研究模式的局限性。应采取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纵向追踪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份可视与可行的建议。


7.2 研究的建议

社会环境的巨变,多元文化的冲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也在发生着变化。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对个体有着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正向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习得正向的自我概念与评价,从而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反之,消极、负向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使个体对自我产生怀疑、不满,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同时也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症状与心理问题。首先,是给为人父母的可行的建议。第一,在家庭生活中,多采取温暖的、理解、积极的、正向的教养方式教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与情感支持。第二,在生活中要平等地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无条件信任孩子,给他们相对独立、放松的发挥与成长空间。第三,在生活中做到陪伴孩子,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安全与爱的环境。第四,发挥好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并表现在日常行为活动中。为人父母,应时刻警醒自己,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孩子习得好习惯。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