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编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05 07:49

引 言

听写困难是儿童学习障碍的一种,在儿童学龄期的发生率达到 5%。他们智力正常,阅读成绩正常,但是听写成绩落后。听写困难深刻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表现,他们经常在汉字听写中失败,在考试中交白卷;经常在写中发生错误,多笔画或少笔画,并且字体超出书写范围;书写缓慢;抄写黑板上的汉字比较困难,在抄写之前需要仔细观察汉字的每一笔一划;同一汉字的书写不一致,在同一段中出现不同的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听写困难儿童在字形编码上存在问题,他们对学习过的汉字,更容易遗忘。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遗忘更多是因干扰而致。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序列学习,换句话说,先学习某内容,再学习某内容。那么,听写困难儿童对汉字的遗忘,就有可能是来自前摄干扰的影响。听写困难儿童老记不住字,会不会与其解决前摄干扰能力相关联?事实上,儿童在努力记住一个汉字的时候,是需要记住大量的信息的,如汉字的音、形、义,拿字形来说,就需要区分部件形状、部件位置、形状与位置如何配对等等的信息。

.....


1 文献综述


1.1 儿童听写困难的定义

国内学者将 spelling difficulties 翻译为―听写困难‖,主要是由于汉字是表义文字,而非拼音文字,在字形产出过程中难以根据语音拼写出字形组合。与英语儿童相比,听写任务对于汉语儿童来说更加困难(Leong,1999),特别容易在写和听写上发生困难。他们经常在汉字听写中失败,在考试中交白卷;经常在写中出现错误,多笔画或少笔画,笔迹模糊不清,并且字体超出书写范围;书写缓慢;抄写黑板上的汉字困难,在抄写之前需要仔细观察汉字的每一笔一划;同一汉字的书写不一致,在同一段中出现不同的形式(Ho,Chan,Tsang and Lee,2000)。Joshi 和 Aaron(1990)对三个阅读良好但拼写困难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他们其实阅读效率低下,依赖于视觉阅读策略,并作了一个大幅放缓阅读速度以求理解的权衡,说明出声阅读和拼写受到语音的中介影响,并不能完全分离开来。Gerd Schulte-Körne 等(2012)也认为拼写障碍经常与其他障碍共同出现,如阅读障碍、数学障碍或 ADHD,,虽然从遗传学的角度看,他们并不完全是彼此独立的,但为了具体描述拼写障碍,那么,排除共病是非常重要的。

1.2 听写困难儿童的相关研究

国内仅有的几个关于听写困难认知缺陷的研究均得出了听写困难儿童存在形—音联结缺陷的结论(张丽娜,2006;杨双,2007)。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国内学者倾向于从联结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听写困难儿童的认知机制。不同于拼音文字系统,汉字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称―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仍属于表义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儿童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最初建立起来的是音义联系,然后是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结匹配,最终达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张大成,伍新春,1999)。由于汉字没有拼音文字那样的形音对应和转换规则,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不如拼音文字那样密切,形音之间的对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汉字的识记是对形和音进行捆绑记忆的过程,涉及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信息的加工和捆绑,因此,汉字的读写学习对儿童的形音联结能力有更强的要求。

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编码的影响


3 实验研究.........17

3.1 实验 1: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整体字形编码的影响 .................17 
3.2 实验 2: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部件编码的影响 .....................21 
3.3 实验 3: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部件捆绑的影响 .....................26 
4 总讨论...................31
5 结论与展望.............35
5.1 结论 ............35
5.2 不足与展望 .............35
5.3 临床意义........35

4 总讨论


本研究还发现―否反应‖的反应时比―是反应长,这比较好理解。因为否反应的探测刺激,与学习刺激仅仅在细节上做了改变,整体上非常接近。在对探测刺激进行反应时,首先是整体加工,这一阶段的加工,会得出“是”反应的判断,接着再进入细节加工,一旦发现差异,会首先要接触“是”反应判断,进行“否”反应判断。实验 2.1 的结果表明,困难儿童存在字形的前摄干扰效应(有前摄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长于无前摄干扰条件),而正常儿童没有体现出干扰效应(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意味着,听写困难儿童在汉字部件的编码过程中,存在抗干扰的能力不足,一旦出现一个字形干扰,编码成绩显著落后。

..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行为研究,考察了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编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前人的研究,但也有分歧之处。(1) 实验 1 表明听困组被试对汉字字形的整体识别存在缺陷;前摄干扰确实存在,并影响了正常组的字形编码过程。(2) 实验 2 中,听困组的部件编码能力更差,无论是字形上,还是语音上,均存在缺陷。实验 2.1 中,听困组的部件字形编码过程受到了前摄干扰影响,而正常组成功解决了前摄干扰。(3) 实验 3 中,听困组的部件捆绑过程同样受到了前摄干扰影响,而正常组并没有为之困扰。

5.2 不足与展望

由于国内儿童听写困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对于汉字听写困难的研究结论众说纷云,研究结论未达成共识,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外不乏前摄干扰的研究,但未能在个体差异上有长足发展。本研究就前摄干扰研究,在特殊儿童发展上做了一些初探,希望未来有更加精巧的行为研究,并与前摄干扰效应的脑成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听写困难儿童认知活动的相应神经机制。研究结果也为听写困难儿童的临床干预或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如果听写困难儿童能够意识到前摄干扰的影响作用,并授予相对应的有效解决策略,可能有助于其提高听写成绩。例如,在临床上,增加视觉辨别的训练,增加视觉加工的敏感性;其次,在现实情境下,学习新汉字时要把握好前后汉字的特点,最好在字形上保持较大的差异性,避免字形的前摄干扰效应。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4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4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