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园林的设计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古国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要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就要努力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人们区分不同文化的依据和标准。一方面,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多样的文化可以反映出人类欲望理想的丰富性和需求的层次性。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马格林曾说过:“推动人类发展至今的一大动力便是文化的多样性”。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产生剧烈碰撞,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藏族地区由于生活实践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因为这种特质,使得藏族文化出现了不同的特征,继而又对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组织模式、自然环境与宗教信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具有本土性的文化并不会因为文化的产业化以及各国人民交往的日益密切而消失殆尽。但如何更好的继承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者从藏式园林的角度切入来进行研究。 藏族地区的藏式园林作为我国园林类型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深化,人们也在急于摸索出一条实现建筑界、园林界等领域内建筑与环境、文化多元化与趋同和谐发展的路径,这种诉求为园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人们开始反思城市与园林的关系。此时,中国率先在园林艺术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世界园林艺术和生活样态的选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会受到人类活动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园林是人们采用某种艺术和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在某一区域内种植花草树木,改变该区地形,布置园路,兴建建筑等方式而得到的一个游憩场所或自然环境。当代学者认为,园林具有调节当地气候,供人们休憩的功能。无数实践证实,人们定期到园林休憩,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就园林的由来而言,早在唐宋时期,园林建筑就已十分盛行,而且成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族地区的园林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这关系到其进一步的发展。
..........
1.2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有: (1)进行了对论文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 (2)分析了藏式园林的区域背景,研究了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思想,归纳了藏式园林的类型,总结了藏式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背景。 (3)研究了传统藏式园林的典型案例。 (4)研究了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要素及空间特征。 (5)研究了现代藏式园林的案例、设计导则和设计策略。
........
第 2 章 藏式园林的历史与文献研究
2.1 区域背景研究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拔为 3650 米,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相邻,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拉萨河流贯穿整个区域,中部有著名的雅鲁藏布江直流流经,自吐蕃时期以来就是西藏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拉萨市位于雅鲁藏布江直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 29°36′N,91°06′E,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为 29518 平方公里,南北跨距 202 公里,东西跨距 277 公里。 拉萨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每年都有数以千万的游客到当地观光、游览,当地民风淳朴、风光秀丽,同时悠久的宗教文化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朝圣者。自改革开放至今,拉萨先后被评选为是“最受欧洲游客喜爱的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文明城市”等。 在藏族古语中,拉萨是口头语“是”,意思是凡是都要以佛意为准,也有人将之译为“侍”、“寺”,这种说法与当地宗教色彩比较浓厚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过去,拉萨最初叫做“惹萨”,惹是“山羊”的意思,而萨是“土”的意思。《噶琼寺碑》是第一部提及“拉萨”这一词汇的古籍,这本古籍由藏王赤德松赞于公元 806 年所写,其中说道:“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拉萨城就已建成了。 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后藏的政教中心,历代班禅居住于此。日喀则的自然风光多彩绚丽,生活具有后藏特色,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坐落于此。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地毗邻,北倚那曲地区,东邻山南地区与拉萨市,西接阿里地区。日喀则市经纬坐标于东经 82°00′至 90°20′和北纬 27°23′至 31°49′之间。全市东西纵横 800 公里,南北延伸 220 公里,面积 18.2 万平方公里。
..........
2.2 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思想研究
在进行传统藏式设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设计思想作为设计指导,这也是传统藏式园设计的基础和原则。首先,传统藏式园林讲究宏观设计理念,以园林的整体设计需求为指导,从而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使其构成预期设计理念和方案,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想法,并且将其变为真实的园林。其次,传统藏式园林讲求对比呼应的设计理念,通过各种不同设计要素的对比呼应、相互映衬,更好地突显出园林应该具有的恢弘气势,为园林赋予全新的生命活力,也赋予园林灵魂,使园林在建筑之外,还能够有更多的吸引人的魅力。在藏区的传统造园活动中深刻融入了朴素的原始信仰,崇尚自然美,以及尤为注重园林植物。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藏区居民在藏族本土宗教苯教的“万物有灵”观念和“人与万物共生存”的价值观影响下对日月、山川、石木、牛羊等形成了自然崇拜,体现出藏族人对在恶劣环境中稀缺且艰难生长的自然生物的爱护与敬畏之情。茂盛的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调节气候和改善环境等多重作用。藏式园林中会人工栽植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营造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变化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这种简单朴素的造园手法善于营造大面积的绿化。所以在藏式园林设计中,注重山石、林木、草地等自然要素,虽然会考虑宗教文化的规整形式,但更强调自然要素的原真性,不做过多的人工修饰。藏区居民热爱并尊重自然,更在意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藏式园林设计中也要注重朴素和谐的自然观。
第 3 章 传统藏式园林的案例分析......... 23
3.1 罗布林卡 ....... 23
3.1.1 现状分析 ....... 23
3.1.2 案例启示 ....... 31
3.2 帕拉庄园 ....... 31
3.2.1 现状分析 ....... 32
3.2.2 案例启示 ....... 34
3.3 桑珠孜宗堡 .......... 35
3.4 哲蚌寺、色拉寺辩经场 .... 39
3.5 本章小结 ....... 44
第 4 章 传统藏式园林设计要素及空间特征的研究 ......... 45
4.1 自然要素的研究 ......... 45
4.2 人工要素的研究 ......... 47
4.3 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结合的研究 ......... 51
4.4 空间特征的研究 ......... 52
4.5 本章小结 ....... 56
第 5 章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研究......... 58
5.1 宗角禄康公园的设计研究 ....... 58
5.2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原则 ....... 65
5.3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策略 ....... 67
5.4 本章小结 ....... 71
第 5 章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进入,西藏、青海二省以及四川、云南和甘肃省的局部地区这些藏区都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现代造园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像儿童乐园、公园、动物园等供人休息娱乐的地方在拉萨、西宁等人口比较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方逐渐出现,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乐趣。但新建设或改造后的藏式园林与当地藏族民众生活的切合度较低。作者就现代藏式园林设计中的优缺点,选取了部分区域新建成的宗角禄康公园进行了现状调研,分析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提升和切合当地藏族宗教文化生活和民俗生活方式的优劣势。作者曾参与大学生西部计划在西藏生活和志愿工作近 2 年时间,本章所写的分析大多源于当地藏族群众的意见,而并非作者随手捏造。
5.1 宗角禄康公园的设计研究
龙王潭原为五世达赖为修建布达拉宫挖土而成,湖心有一小岛,岛上有“龙宫”,供奉着龙王,是宗教活动中的祈雨之地。通过对龙王潭的改造和对周边区域的设计,形成了现今的宗角禄康公园,是拉萨市第一个现代化公园,为现代藏式园林的代表性案例。改造前,宗角禄康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从传统藏式园林继承下来的休闲、宗教、政治功能。随着拉萨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过自 2005 年开始的整治、规划和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藏式园林的功能,还增添了新的功能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求(如图5-1)和服务功能(如图 5-2),成为了市民健身场所和旅游服务区域。 宗角禄康公园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主要依据了设计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原有植物、水体;历史条件主要有:历史建筑物、历史景观。在遵循“因地、因物、因时”而“制宜”的原则上,注重各功能分区本身的功能要求,结合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区规划设计。同时,丰富了游人在园内的游乐活动,通过游乐设施和健身设施的配置来满足各种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
结 论
论文着重阐述了藏族地区藏式园林的起源和发展,论述了藏式园林设计要素的宗教、民俗特点及其空间特征,同时并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研究传统藏式园林四大类型的改造、复建、原貌三种状况,旨在发现藏式园林发展至今所存在的问题或启示。通过研究现代藏式园林的案例,分析藏式园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提升和切合当地藏族宗教文化生活和民俗生活方式的优劣势。论文掌握了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思路、理念和规律,探索了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期有所突破,使传统藏式园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藏族地区多处高原、相对封闭,文化发展较为独特、自成体系,传统藏式园林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传统藏式园林反映了在农奴制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庄园经济背景下,园林被统治阶级和少数僧侣所私有。传统藏式园林的发展历程表现了在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社会中,政治背景、庄园经济、藏传佛教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集合,中华文化也是多元文化,,藏族文化在其系统性和全面性上仅次于汉族文化,在个别范畴如宗教方面可与汉族并驾齐驱。在百花齐放的传统园林中,藏式园林可谓是其中的一块瑰宝。在以“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孕育出具有传奇色彩的传统藏式园林。从传统藏式园林来看,藏式园林的发展比汉族地区滞后,相当于汉式园林的“生成期”即“商、周、秦、汉”时期,具有源于自然、原生态的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阶段中的重要见证。传统藏式园林是我国少数民族园林的重要代表之一,是我国丰富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为我国研究藏族文化和历史有着极高的战略地位,通过研究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要素,发掘了许多藏族宗教、民俗的特点。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