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构建研究 —以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 奋起》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6-11-09 16:45

绪 论

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在不断的提高,为高效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必须看到历史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提高。笔者于 2012 年、2014 年、2015 年分别在沧州渤海新区中捷高中、石家庄第十九中学、石家庄第三十八中学进行了实习。在观摩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凝练的教学立意,没有清晰的史学逻辑,以“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整堂课成了夹生饭,这与新课改的精神相悖。笔者以为历史课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教师的基准课,教课本,死扣知识;骨干教师的整合课,用课本,活化知识;特级教师的境界课,脱课本,深入思想。现在大多数教师停留在第一、二层次上,境界课是具有教学逻辑的思想课,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一言以概之,当下高中历史教学没有理顺教学逻辑关系。这就提出了新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历史教学逻辑是什么,如何理清历史教学逻辑中的关系,怎样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这也成为了笔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 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构建的理论研究


(一) 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概念

教学逻辑系指课堂教学中各环节、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它具体蕴含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流程。[5]具体说来,教学逻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教师对教科书内容的调整,对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把握,对学科体系内容的理解。这三大要素依次回答了优质课“教什么”、“如何教”、“追求什么”等基本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学逻辑系统内部要素间相互交织运演,有序协调统一的过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这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共振的结果。教学逻辑是课堂教学的“骨骼”,是教学中教科书内容规约、认知逻辑推进、思维运演的指向标。因此,历史境界课必须要有严谨、清晰的教学逻辑。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是以史学逻辑为内核,以超越教科书编写逻辑为起点,以顺应学生学习心理逻辑为旨归的一核两翼结构形式。

(二)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理论基础
教科书逻辑是指教科书的编撰者统编整本教科书的思路和方法。[16]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科书内容本身体现了教科书编写逻辑。教科书编写逻辑反映了编者本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所呈现的历史知识逻辑是静态的、不完满的,并不完全适应历史教学过程的动态需求。历史教科书是记录历史的载体而不是客观历史本身,理解、把握教科书内容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历史客体。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整合、调整教科书内容,以符合史学逻辑,顺应学生学习心理逻辑。当然,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规约,不是要脱离教科书内容,更不是不顾历史学科体系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教科书的编写逻辑为基础,结合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其进行合理改造、整合,以超越教科书的编写逻辑。

一、 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构建的理论研究........... 4

(一) 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概念...............4
(二)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理论基础.............4
(三)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依据....................6
二、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实践探索.....................8
(一) 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教学逻辑的构建..............8
(二) 岳麓版《鸦片战争》课时教学逻辑的构建......... 16
结语............21

二、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实践探索


(一) 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教学逻辑的构建

本单元的教学立意是: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本单元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组织材料、设计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革命史观的思维惯性,在教学中往往偏离这一教学立意。单从题目来看“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侧重点放在了侵略与反侵略上了。侵略与反侵略当然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对学生进行这种主题教育可以凝聚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正能量。但是从中国近代化潮流以及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论的角度出发,侵略与反侵略立意就显得比较浅显,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高度,也不能揭示历史的本真。并且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简单重复,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上,超越教科书民族屈辱主题的编写逻辑,使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大有裨益。

(二) 岳麓版《鸦片战争》课时教学逻辑的构建

教师要勤于读书和积累,积淀多了自觉得就会理顺历史教学的逻辑关系,拓宽历史教学的知识边界,凸显历史教学的思想境界,用思想点燃课堂,让历史照亮未来,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视野狭窄再加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更多的著作可以参考。文中表述难免有不准确、漏误之处。特别是对单元教学逻辑构建的纵观本课教学逻辑的设计,以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活动为线索,用虎门销烟导入,展现了学生心中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使其感到亲切、自然。通过环节一林则徐的言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清王朝的虚骄心态,并且把清朝前中期防内的统治思想带出来,,深化学生的认识。环节二林则徐睁眼看世界,了解西方,购买先进武器。通过环节三可以看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被贬之后变得谨言慎行。学生会发生认知冲突,通过史料的印证学生重新审视林则徐,并进行历史的反思。尾声部分,清政府即使被打也没觉醒,二十年时光付之东流,以古鉴今,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整个教学逻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逻辑,符合史学逻辑,并且超越了教科书编写逻辑。辑研究课题略述浅见,以为引玉之砖。也希望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深入关注,弥补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


结 语


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逻辑的概念出发,弄清其基本含义。从史观基础、学习心理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三个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构建的相关理论。从史学逻辑、高中历史教科书逻辑、高中生历史学习心理逻辑三个角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构建的理论依据。并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教学和《鸦片战争》课时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单元教学逻辑和课时教学逻辑的构建。理顺历史教学逻辑对于弄清基本史实、提升教学立意大有裨益,是实现智慧教学的必经之路。陈衡哲先生说“教科书减去了教师就是一本白纸黑字的死书”。[48]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