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
引 言
培训的实际作用效果通常需要通过经验研究的途径加以确定。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价方法的进展,国外关于培训项目对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普遍展开。然而,由于研究依据的数据集不同,所使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对培训劳动力市场作用效果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学家对培训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方向尚未达成一致共识。而且国外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普通职工,缺乏针对移民群体的研究。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起步较晚,农民工培训的微观数据相对匮乏,关于农民工培训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研究在近些年才不断出现。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农民工是否接受培训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缺乏对农民工培训类型异质性的考虑,没有按照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特征对农民工培训进行细化分析,研究结论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特有的户籍制度导致劳动力市场呈现二元分割,我国农民工培训计划的作用机制可能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特征,以及农民工就业和培训的现状,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深层次研究不同类型的培训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
第 1 章 培训理论研究综述
1.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假设,接受培训是一种能够在未来产生收益的投资②。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劳动者的工资等于其边际生产率,培训投资影响个体的劳动生率,进而影响工资收入。关于培训投资的研究通常基于一个简单模型:假设劳动力群体规为 1,每个劳动力个体同质且生命无限,并且只在职业生涯之前接受教育③。如果个体没有工作,每个时期可获得 z 单位的产品。生产函数 y为凹性增函数,投资于培训所需的时间为 0,表示受训劳动者的工资,对未来的贴现率为r。在上述假设下考察完全竞争机制如何使得不同类型的培训投资产生收益并具有社会效率。1.2 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会出现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投资不足的倾向。一般培训投资不足的原因有三方面:一般培训的正外部性、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劳动者不完全信息。即使雇主和劳动者能够签订不可重谈的完全合同,也会出现一般培训投资不足的倾向。因为雇主和劳动者进行的一般培训投资必然使得没有参与投资的未来雇主受益,劳动者不可能与未来的雇主谈判,但后者却能得益于现在进行的培训投资,获取一部分劳动者剩余,劳动力市场并没有考虑这种正外部性①,雇主没有动机对已经接受过一般培训的劳动者进行再投资。如果一般培训的分散均衡在存在完全合同时缺乏效率,那么不存在完全合同时会更加缺乏效率。理论上,签订复杂的合同可以使得一般培训投资达到社会最优,但这种合同安排不具有现实意义②(Acemoglu,1997)。另外,Booth 和 Snower(1996)指出,如果劳动者只接受过很少的培训,,雇主就有动机选择主要使用低技能劳动力的技术,雇主的这种行为会加剧一般培训投资的不足,因为随着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劳动者进行一般培训投资的动机也会增加。第 3 章 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41
3.1 培训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统计描述 ........... 433.2 农民工就业和就业变动方程设定 ......... 45
3.3 培训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结果分析 ................... 47
3.4 本章小结 ................. 50
第 4 章 培训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 51
4.1 农民工培训与职业选择的统计描述 ........ 52
4.2 多元 LOGIT 选择与倾向分匹配方法........ 55
4.3 培训对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的结果分析 ............ 57
4.4 本章小结 ........... 61第 5 章 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63
5.1 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统计描述 .......... 64
5.2 基于倾向分匹配的系统性样本选择方法......... 66
5.3 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结果分析 ............ 69
5.4 本章小结 ............... 72
第 7 章 农民工收入分布上的培训回报
7.1 农民工培训与收入分布的统计描述
本章使用的数据为 RUMiC2009 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数据。由于本章关注农民工培训的收入效应,因此将农民工样本的范围限制为 16~60 岁男性和 16~55 岁女性就业且有收入的劳动年龄人口,根据“最高教育程度”和“最后离开学校时所在的年级”对缺失的“正规教育年限”进行补充和修正,并根据研究需要删除不符合条件的缺失数据,最终得到 6961 个农民工个体,其中 218 个农民工接受过一般培训(约占 3.13%),平均对数小时收入为 1.9970;1411 个农民工接受过专门培训(约占 20.27%),平均对数小时收入为 2.0462;5332 个农民工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约占 76.60%),平均对数小时收入为 1.8199。总体看来,农民工培训计划的覆盖面较低,接受过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农民工群体的平均收入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群体,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农民工群体的平均收入高于接受过一般培训的农民工群体。表 7.1 给出了不同群体农民工对数小时收入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 10、30、50、70 和90 分位数处,未培训农民工对数小时收入均低于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说明培训可能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 90 分位数处,接受一般培训农民工的对数小时收入略高于接受专门培训的农民工,而在其他分位数处,接受一般培训农民工的对数小时收入均低于接受专门培训的农民工,说明在一般培训对农民工高收入群体的作用效果可能优于专门培训,但整体上看,专门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提升作用可能明显大于一般培训。
7.2 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
根据 7.2 节的研究思路,首先针对农民工接受培训的两种情形,分别应用极大似然方法对(7.1)式进行回归,分析影响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决策的因素。表 7.4 给出了Logit 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男性农民工更倾向于接受专门培训,缘于专门培训主要提供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专门培训中获益。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接受专门培训的积极性更低,主要缘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农民工更愿意在年轻时期接受培训。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决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小学及以下学历水平相比,学历水平越高的农民工越愿意接受培训,主要缘于拥有较高学历的农民工通常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接受培训时承担的心理成本较小。外出务工前从事过非农工作的农民工更愿意通过接受培训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以弥补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一般培训能够提供的通用知识和技能。......
结 论
依据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微观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农民工培训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方面,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城镇就业的积极性,一般培训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流入,专门培训能够显著抑制农民工的就业流出,并且培训对农民工就业概率的提升幅度大于正规学校教育。因此,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有效途径,政府应结合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设计和实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政策,以促使未就业的农民工尽快加入城镇劳动力队伍,并提高已就业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2)在培训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方面,一般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成为办事人员的概率,专门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成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概率。因此,培训是提升农民工职业层次的有效途径。面对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用工荒”现象,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相关对策,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制定相关的农民工培训补贴和扶持政策,扩大培训覆盖面,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而推动农民工的职业升级。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8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8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