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人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2 07:43

绪论

在过去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基本上以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 20 世纪初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教育部强调了在发挥历史教学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下,增强学生历使命感、历史意识和历史洞察力。①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训练,,越来越注重历史学方法的传授,更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同时也从过去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从以前的 “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 2003 年出版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过程、手段和评价方面又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理念。《标准》中对于历史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既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②。
......


第一章 “人造史料”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人造史料”教学的含义

近年来“人造史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被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试验和探究,因而渐渐地形成了“人造史料”教学这一概念。郭秀平老师是比较早提出“人造史料”这一概念的。他认为,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去塑造相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也就成了“人造史料”。而何成刚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人造史料”是那些本来就不是真实存在,而是历史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虚拟来的能重现历史的史料。对于这两种看法笔者认为,他们都有可取之处,只是郭秀平老师的观点过于粗暴,何成刚等人的意见过于笼统。笔者认为,“人造史料”教学就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史料来创设人物、编排史料做线索或手段,用于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二、“人造史料”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且会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从而又出现新的假设。②所以历史知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所有的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都是历史认识者根据自己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归纳出来的历史”。③同样的,教科书里的历史知识,也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一定的观点进行编写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是客观的历史。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识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引入并恰当运用史料,而“人造史料”教学的基础就是史料,这也就是“人造史料”教学开展的优势所在。

第二章 “人造史料”教学的典型案例解析............18

一、“人造史料”教学之我见 .....18
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案例分析 .............23
三、《阿牛日记》案例分析 ..............25
四、《二毛回忆录》案例分析 ..... 27
第三章 “人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29
一、“人造史料”教学的使用原则 .............29
二、 “人造史料”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
三、“人造史料”教学运用的几点建议 ......
........34
结语........36

第三章 “人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人造史料”教学的使用原则

“人造史料”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之中,是为了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这是“人造史料”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那么“人造史料”教学将会是无的放矢,肆意而为了。而要想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使用“人造史料”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1、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环境等构建的。通过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目标一般包含了知识内容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就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选择和使用“人造史料”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先确立课程目标。2、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教学内容也会制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人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 “人造史料”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如同在上一章对二毛回忆录的分析,生于 1840 年的“二毛”居然以 32 岁的高龄作为幼童留美出国,这就是不符合史实的。而对“不平等条约”的悲愤,不仅不符合 1923 年孙中山首次提出“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而且也不符合当时人对签订的条约的内心感受,因为当时人并不觉得和列强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为何要注重这些史实细节呢?这是因为“人造史料”教学创设情境是为了学生展开历史思维,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决定了学生历史思维是否有效。一旦出现了这种不符史实的细节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对“人造史料”教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而且如果教师以今情猜测古意,那么所创设的“人造史料”与历史真实之间将存在鸿沟,也不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


结语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着手,说明“人造史料”教学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在总结梳理一线历史教师对“人造史料”教学的态度后,笔者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尽管反对“人造史料”教学的声音并未完全消散,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反对也是代表了对“人造史料”进行了思考,而思考终究不是一件坏事。不过不可否认,“人造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应用,不仅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造史料”教学可以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针对“人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造史料”教学方式也会受到更加公正的对待和应有的重视。当然,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万灵丹”,也没有哪种教学方式是完美无缺的。“人造史料”教学也不例外,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成熟。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自身的水平等因素,综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总之,“人造史料”教学方式只是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也不是能够适用于每一堂历史课的“万能钥匙”,所以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还需要和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10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10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