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基础及其不确定加工的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17-01-05 08:16

1 文献综述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认为焦虑障碍是包括过分的恐惧与紧张的特性,并可能伴随一些行为失调的障碍,常表现出过度的恐惧与不安情绪,并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异常的担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焦虑障碍的机制及其治疗(Bienvenu & Ginsburg,,2011),虽然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和正念疗法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预防焦虑障碍(尤其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Khoury etal., 2013; Patel & Fancher, 2013; Sharma & Rush, 2014)。在个体的生活和社交过程中,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我们的生活和交往,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是危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对于焦虑、焦虑情绪或者是临床焦虑症状,主要涉及两个成分:一个是涉及到呼吸、心跳、肠胃、躯体感知等躯体感知成分;另一个是恐惧、担心和烦躁等认知成分(Hamilton, 1959)。两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都与焦虑或者焦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Barlow, 2014),例如心脏疾病、胃病和偏头疼等身心疾病患者大部分伴有焦虑和抑郁症(Harshaw, 2015; Domschke et al., 2010)。但迄今为止,对于焦虑认知成分的研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焦虑障碍个体的共病率非常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0%的焦虑障碍患者都伴随有其他情绪情感障碍),从而使得对于焦虑障碍关键症状的研究十分困难。因此,选择合适的被试群体,对于加强焦虑障碍的关键症状的研究,深入了解焦虑障碍关键症状的机制十分必要。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随后,我们采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的技术,设计情境对不同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线索加工以及随后的情绪情感加工的行为学特点和神经基础进行研究,从而探索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是否特异性的认知加工偏向以及其所引起的加工偏向是否会对接下来出现的情绪刺激的加工产生影响;最后,我们进一步将焦虑个体的另外一个特点---言语流与不确定相结合,通过图形与言语形式呈现的不确定关系得出加工范式进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高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关系推论中的信息整合以及不确定与言语流交互作用下的行为学特点及其神经机制进行探索。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拟综合采用结构磁共振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以及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结合“学习-测验”范式以及不确定关系推理实验任务来对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情境下的认知与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探索。

2.2 研究方案

以往大量的行为学研究以及近些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脑成像技术为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索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结构基础、自发神经活动基线水平、不确定条件下的情绪加工以及不确定关系推论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范式和技术手段。本论文首先采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特质性焦虑量表(Spielberger & Gorsuch, 1983)对成年初期的大学生被试进行筛查,筛选出大样本的特质性焦虑分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群体,然后采用 sMRI 技术和Resting-state fMRI 技术来对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形态学特点以及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水平进行考察;其次,采用改编的学习-测验范式创设不确定情境和确定情境,从而对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和确定情境下的线索加工、情绪信息加工以及情绪调节特点进行探索.

3. 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基础…………… 15

3.1 实验 1 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结构形态学基础…………… 16
3.2 实验 2 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自发活动模式……………… 20
3.3 讨论………… 23
4. 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情境下情感信息加工的行为学特点及其大脑神经基础………………27
4.1 实验 3A 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情境线索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28
4.2 实验 3B 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情境下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37
4.3 实验 3C 特质性焦虑个体可预期情境下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46

4.4 讨论……… 52

5. 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与言语流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59
5.1 实验4特质性焦虑个体图形形式不确定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60

5.2 实验5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与言语流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67
5.3 讨论…………… 72

5 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与言语流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


5.1 实验 4 特质性焦虑个体图形形式不确定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共有 36 名被试参加本实验的数据搜集,但由于其中两名被试在进行不确定图形关系推论时正确率过低,所以共有 34 名被试(其中女性被试 22 名,男性12 名,所有被试平均年龄 21.86 岁)参加本实验。所有参与实验的被试均通过学校内部论坛以广告形式招募,并且均为在校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此外,两名曾经受过良好训练的博士生对所有参与实验的被试进行标准结构化的临床精神与神经疾病筛查,从而能够较好的确保所有参与本实验的被试没有如下特征:物质滥用及其相关成瘾障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精神类疾病、神经或者精神病史、视力障碍或矫正视力不正常、头部创伤、正在服用对大脑功能有所影响的药物、昏厥史、正处于怀孕期间或者哺乳期。所有参与本实验的被试均自愿签订实验知情同意书,且在实验之后给予一定金额的报酬作为实验劳务费,所有实验处理与程序均符合并遵照西南大学脑成像中心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报告。

特质性焦虑个体的大脑基础及其不确定加工的神经机制


5.2 实验 5 特质性焦虑个体言语形式不确定关系推论的认知神经机制

本研究将采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作为数据采集手段,使用经典的不确定关系推论作为实验范式,本实验的实验材料等价于实验 6,但是以言语形式为呈现方式,考察不同特质性焦虑水平的被试个体在言语不确定关系推论加工中的认知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我们假设,对于以言语形式为呈现方式的不确定关系的推理加工中,由于高特质性焦虑个体本身对于言语信息的熟悉性较高(即在个体内部语言中经常使用言语形式的“如果……,那么……”进行加工,即言语流,这一特性会稀释掉由于不确定关系导致焦虑情绪产生进而产生高特质性焦虑的个体在不确定关系推论中的效率低下的行为结果。

......


6 总讨论与结论


经过认真的文献梳理,我们发现,以往大部分关于焦虑障碍和特质性焦虑的研究都集中在恐惧情绪加工方面,而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焦虑个体对于指向未来的不确定事件的过度担忧(worry)与恐惧(fear)以及过度的言语流是其主要区别性特征以及主要的区分性诊断标准。自从 2015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提出不确定加工是研究焦虑的合适范式,对于焦虑个体(包括焦虑障碍个体和高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的系统研究能够更加有效的揭示焦虑的产生与发展。根据基于以往的研究,本论文首先采用结构磁共振与静息态磁共振的方法对大样本的不同特质性焦虑水平的被试的大脑结构形态学特点及其大脑自发激活水平进行了考察,探索高特质性焦虑个体是否具有固有的大脑结构形态学基础以及稳定的自发活动模式,并进一步试图回答这些与特质性焦虑水平密切相关的大脑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否对其不确定加工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具有提示作用;随后,我们使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技术,采用改编的学习-测验范式创设不确定与确定的情境,对不同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的中性线索加工、情绪图片刺激加工以及可预期情境下情绪调节的行为学特点及其神经机制进行了探索,试图全面回答高特质性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中认知加工的行为学特点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最后,我们又使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过两个实验,并且首次将言语流引入进来,对不同水平的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与言语流交互作用下的行为学特点及其大脑神经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