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中应用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1 引言
在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学课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况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健身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健身强体的同时,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能力。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倡个体的个性与整体协调统一”的任务目标。良好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3]在 21 世纪,教育人才是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和尊敬的,也是教育部强力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更是现阶段社会的经济水平迫切需要的实干型人才。要培养教育人才是目前学校面临一大难点,学生时期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和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才社会化的唯一途径。体育教学的目标有两方面因素,一学习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的体育运动水平;二加大对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水平、需求水平、兴趣水平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和整合调节。假如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性格、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与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
.....
2 文献综述
2.1 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对于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国内学者各有阐述,并且表述不一。已有文献有关分层合作学习法的定义:詹建国认为:依照体育教学教材与大纲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分组依据是学生对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个性特征和运动技术,依照不同的组别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互助合作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层次学生的设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这就是分层合作学习。汪光鲁认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分层合作教学法的一种,教育者在学生学习初始阶段,根据个体的差异性以一定参考标准进行合理的分层,依据不同组别和层次的设定有差别的习任务,教学完成以后,不同的异质小组有不同差异性的学生,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达到统一进步的教学方法。[2]袁玉峰[3]、邓群[4]、李茹[5]等人在其文章中共同引用了“双分”模式的定义:“双分”,即“分层次教学”、“分小集团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根据体育课堂任务、要求与目标,,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为原则,给不同层次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任务和学习目标,而分层的依据是学生普修前所具有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个体积极合作的意识、互相切磋的情谊、整体水平的动机、互相交流态度的教学模式。2.2 国外研究现状
更多组织采用分层教育方式在慢慢拉开帷幕。美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个别化的分层教学。一、依旧使用以学科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的、 还有采用不分级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分科选修制的出现;二,出现到现在依然被许多国家采用的:认知主义派布鲁姆--掌握学习;行为主义派斯金纳--操作性条件教育方式即程序教学;人文主义派罗杰斯--以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的个别化教学;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为高校教育创造了崭新的领域、提供了不同教育理念。在现在教学领域中具有影响的还有其他的个别化分层教学模式,如个别指导教育(IGE)、个别规定教学(IPI)、个人学习计划(PLAN)。3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3.1研究对象...............113.2研究方法...............1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
4.1教学实验前测的结果与分析...............23
4.2教学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25
4.4分析与讨论........37
5 结论.....................4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教学实验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总体样本 K-S 分布值,表 4-2 是两组学生部分非智力因素的正态分布(Normal)结果。表中列出的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都大于 0.05,认为 60 名健美操选项课对照组和 60 名健美操选项课实验组的学生关于《健美操选项课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问卷的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表 4-2)。教学实验前,对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健美操选项课四个班级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有关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部分非智力因素的统计结果如下:实验前两组学生在健美操技术平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了解可知,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多数未接触过健美操技术的学习,为零基础,因此开课前只是让学生学习两个组合,跟着音乐跳下来,并且只对学生进行了时值和基本节奏、动作技能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在健美操选项课的班级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健美操基本步法、对时间的掌控能力等基础技术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时值和基本节奏=0.915,P时值和基本节奏=0.362>0.05;T动作技能=-0.726,P动作技能=0.496>0.05)(见表 4-4), 由此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有关健美操时值和基本节奏、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属于同一技术水平。4.2 教学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分层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由 T检验结果可知(详见表 4-6),实施动态分层合作教学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的均值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后对照组、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T=1.358,P=0.177>0.05)、一分钟跳绳(T=1.389,P=0.168>0.05)数据显示: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较教学前均值有提高,但是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可能是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影响和常规教学一样。(见表 4-6)第一次分层教学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动机(AM)、兴趣(SE)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 4-7),但在情感(SR、ES、SA)、性格(SC、SW、SI)和意志(SP、AS)方面并无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动机(AM)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T=4.225,P=0.000<0.01),且均值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SE均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是有显著差异(T=5.209,P=0.000<0.01),对照组学生SE均值对比教学前有波动的迹象,出现微下降的趋势。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情感没有很大的区别(SR--T=2.460,P=0.015<0.05;ES--T=1.069,P=0.287>0.05;SA--T=0.906,P=0.367>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性格变化不明显(SC--T=3.079,P=0.003<0.05;SW--T=-0.273,P=0.785>0.05;SI-- T=0.667,P=0.506>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意志水平,从整体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P-- T=2.449,P=0.016<0.05;AS-- T=0.468,P=0.641>0.05)。
.....
5 结论
(1)基于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学生的现状,依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笔者所研究设计出的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经初步实验验证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是可行的。(2)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运动动机、兴趣、情感几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影响不明显,在改善学生的性格方面也没有明显的效果。(3)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应用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健美操基本技术,尤其是时值和基本节奏、动作技能的形成,并能够提高学生健美操技术的动作表现力和步伐技巧水平。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