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訏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章 法国浪漫主义文化与徐訏创作的内在精神关联
第一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的内质特征
徐訏艺术世界中充满了神秘、离奇、庄重而不乏肃穆的氛围,由于其殊异的构思和独特的想象力,被一些批评家誉为“后期浪漫派”代表作家。他的故事总是能够在一种异域场景之中展开,迥异的手法带给读者以美感的愉悦,新奇的艺术效果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对徐訏的小说进行深入探究,不难发现他的艺术肌理深深打上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印痕。正是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吸收借鉴,对其艺术旨趣的熟稔和深度把握,成就了徐訏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的心理面向
“浪漫主义思潮”被公认为是具有永久现实意义的世界文化现象。它产生的直接根源来自于抵抗启蒙理性以及工业社会价值观的深层次诉求。它在启蒙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直指一个神圣退位、充满了世俗化的袪魅的世界。作为文学精神的浪漫之思,实际上是个超越国家民族的价值范畴,具有艺术心灵的普遍性和共相性。有学者认为徐訏艺术高度成熟之作是从创作完成《鬼恋》之后开始的,徐訏小说中怪诞的环境、非常态的情感描摹、曲折隐秘的内在渴望、浓浓的悲剧意识以及深渊心理和崇高主题等等,无不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化有一种深层对应关系。为了更全面的理解徐訏艺术世界中的浪漫主义元素,有必要对法国浪漫派文化及文学滋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土壤及心理面向予以剖析。
浪漫主义作为西方近三百年来影响尤为深远的文化思潮,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文化现象。对神秘莫测以及奇异怪诞的浓厚兴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也是其抵制十八世纪以来启蒙理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浪漫主义作家无法承受上帝的隐退,因此借助审美力量传达出对宗教一如既往的依靠与热爱。这也是其作品中缘何如此提升想象之价值的深层次原因。对梦幻中世纪的遥望,对极端体验及无意识的书写,特别是对疯狂、梦幻以及病态精神的迷恋,都打上了独有的美学趣味。就浪漫主义文学而言,其中隐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启蒙运动倡导的进步、成功、乐观等明晰的价值观,对于那些视天才的活力、创造性以及黑暗深渊意识为第一位的浪漫主义者而言,无疑是肤浅而脱离生存真实的。浪漫主义无法忍受生活本真诗意的丧失,他们对人类心灵深处的“幽暗的本能”具有异常清醒的直觉。这种非理性的诉求可以称之为人类的“酒神”冲动,是对抗理性精神的内在源头。它能够深入到实存、无意识及自发的要素中,去探讨某种具有创造性的本体精神。
........................
第二节 法国浪漫主义小说与徐訏小说的共通特性
浪漫主义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深远,泽被后世。徐訏到法国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阅读与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法国浪漫主义精神同样具备对创造力、自由人格、原创性、个性真实、神秘想象的基本思想,而且这些观念也成为整体性的美学思维。上文探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因素以及徐訏接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在基质,接下来我认为有必要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大致特征予以透视,这样才能更好地阐释徐訏浪漫主义艺术特质的基本构成。
一、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小说的特性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深深地扎根于法兰西这块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土地之上。浪漫主义者将自我定位为一个绝对自由的生灵,而这个生灵置身于虚无的世界之中。唯有直面虚无才能对当下的存在真实寻找到根基,而且一个完整的世界则是在虚无精神衍生下想象的创造物。我与非我时刻充满了对抗,而自然暴力、虚无与死亡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折磨人的现实性存在,灵魂被冷酷的现实所迫压,外部世界的困顿与匮乏让他们彻底与之决裂,可以说这是一群失去家园的逃亡者。他们被驱逐到无限之中,只能在自己精神世界中去寻找一个家园。想象力的乖张让他们掉入了无底的深渊,听任自由的放纵,体会陷入生存荒野中返归自我的欢呼与忧伤。拉马丁、乔治·桑、维尼、圣伯夫、马拉美、戈蒂耶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作家,在艺术之中以汪洋恣肆的情感抒发最炽热的情绪,一个个独立而卓越的文学心灵得到了无拘无束的表现。在他们的艺术王国中,不仅具有异域想象的怪诞与神奇,而且不乏精神痛苦的无尽挽歌。
(1)想象神奇之域
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家钟情于自由女神,他们视自由的个性以及自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为自己生命的核心。雨果认为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法国著名古典音乐家,被称为“法国贝多芬”的柏辽兹曾这样说道:“自由时期的深刻记忆现在消失了!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灵魂的自由,一切的自由:自由地不做任何事,甚至不用思考,自由地忘却时间,自由地鄙视野心,自由地讥笑名利,自由地抛弃爱情,自由地东南西北,自由地户外睡觉,自由地靠仅有的东西生活,自由地漫游,自由地遐想,自由地做梦,自由地在西罗科风中安稳地睡上一整天。”①从这些洒脱不羁的精神气质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精髓。在对自由的激情赞美中,浪漫心灵往往具有超前的感知力,能够感受到我们一般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生存本质。他们头脑清晰,极富预见性和洞察力。他们的精神中喷涌着热烈的生命气息,在神奇的想象之中构塑阴影下的冰山与松林,将神秘的天使居住的家园予以嘲笑;他们在悲叹混沌的宇宙,四周威猛的幽灵在怪异地游荡,趁着沉沉的暮色,将要撕开赫拉克勒斯身上的裹尸布;他们摹绘出牧神怪诞的笑容,老妪的苍凉面孔,在一个吊灯闪亮的殿堂,上演着巫魔筵宴的饕餮狂欢,有烹煮的胎儿,有穿着长袜的魔鬼;在魔鬼游走的冰湖,吊诡的音乐穿过阴霾的天空,仿佛亘古人类绵绵不绝的无奈叹息。浪漫主义作家感受方式上如此阴郁、如此超经验、如此奇幻诡谲,来源于其感受的真实和真诚,他们直面的是大自然的各种面貌以及心灵的各种境地。
.......................
第二章 徐訏小说创作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视域融合
第一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谱系及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不仅反叛启蒙理性的乐观主义,而且对笛卡尔以来人们推崇“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体予以颠覆。在人类有限性困境和生存有死性面前,在大自然铁的法则面前,任何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占有或征服都显得虚荣廉价而无实际意义。浪漫心灵对终极超越性的关怀显得异常强烈。在诸神逃遁的年代,在宗教意识日渐微弱的岁月,他们从对外在的世界探寻转而走向内心,抒发对黑夜与死亡的畅想,憧憬大自然中存在的神秘古堡与神奇爱情,在不乏诡异超验的艺术想象后面,隐藏着一个不甘被庸常世界辖制而力图扩张的自我精神。浪漫心灵对人类心灵世界的自由渴望,对人的自我呵护,对人的深层心理诉求以及感情期待的关注,实际上在人文价值取向上已经远远有别于启蒙文学。这些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关怀以及以文学想象方式超越自我获得内心和谐的主张,得到了徐訏发自内心的尊崇与热爱。他同样以艺术审美的形式超越经验世界,摹写彼岸世界。从超越有限把握无限,从而达到至高的境界。
一、从《阿达拉》《勒内》到《柯丽娜》
法国的浪漫文学中,无论是拉马丁如梦如歌的爱情描述,还是雨果奇幻诡谲的艺术想象以及戈蒂耶对唯美新范式的讴歌崇拜,实际上都来源于浪漫主义作家专注于自我内心世界,探索人类终极和谐与幸福的审美冲动。他们追寻心灵的足迹,以对神秘爱情与自然的咏叹,生发对人类历史形而上的思考,从而将思与诗融为一体,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景观。
在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中,夏多布里昂是一位极具敏感气质的作家。他对上帝隐逸后的现代社会充满了悲歌般的体悟,所以在作品中以空前的热情去缅怀中世纪废墟,对诸如命运无常及人生虚无的观念发自内心的喜欢。他认为忧郁是文学创作的首要因素,没有忧郁和悲哀,就没有文学创作。忧郁是对人生失根的哀愁,是对伊甸园谜一般的渴望,是对天国的思慕与怀想。他主张文学就是对乐园的悲悼与眷恋回归,去表达模糊的思慕之苦,倾吐忧郁而虚空的心灵感受,从而真实地再现人类的局限性和无根性,把某种彻头彻尾的孤独本质描摹出来,则是文学的要义和高贵所在。夏多布里昂认为,美是对绝对的思考,是对临在予以倾听,感受圣言的温暖,因此文学的核心要素在于心灵恋慕神圣的表达,因为美是唯一的。在这种颇具宗教情感的主导思想下,夏多布里昂认为恐惧、神秘和神圣的维度当是诗性应有的品质。为此,他书写了一首首哀怨情歌,小说《阿达拉》《勒内》给法国文坛带来了惊世骇俗般的美学想象。《阿达拉》的背景发生在 18 世纪的北美印第安部落,主人公阿达拉是一个具有宗教倾向的人物。
........................
第二节 徐訏对法国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的接受
徐訏离开内地赴香港之前的文学创作,深受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无论是创作思想、情感基调、艺术结构和审美维度,都明显地看到这种美学视域上的共涉关系。关于徐訏浪漫主义的特质认定和思想构成,国内学界歧见纷纭,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徐訏是后期浪漫派,有人则认为徐訏是后期现代派。学界往往纠结表层概念的厘清,缺乏对深沉本质的思考。如果说郁达夫为代表的所谓前期浪漫派属于社会语境范畴的价值书写,其言志缘情、忧患感伤、抒情直白都打上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符码,不能脱离儒家文化的深沉影响。夏志清对此认为郁达夫的抒情小说彰显的家国之念和社会嬗变下个人选择,虽然张扬了个性主义,但是缺乏深湛的思想维度。徐訏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已经超越了社会历史语境的反思,而是生命语境和哲学语境的美学追求。无论其神秘空灵的异域风情,还是对理想追求的哲理思考,抑或对宗教的遐思,都透露出深湛的哲学维度。特别是徐訏追求神秘虚幻和浪漫想象的艺术风格,无不浸染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妙谛。
一、死亡威胁与自由乌托邦
大凡有卓越成就的作家,大都童年经历坎坷,像拜伦、卡夫卡、马尔克斯、但丁、波德莱尔、曹雪芹、鲁迅、张爱玲等等皆是如此。家庭的变故对于敏感自尊的心灵而言,永远都是无法愈合的伤口。徐訏曾这样写道:“我离开家庭,被送到学校去住读时,,中国年龄是八岁,实足年龄只有六岁。在陌生的环境中,我稚弱而胆怯的心灵是孤独的。……一个人的幼年的教育有时候也许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① 他对人性和人生本质的过早领悟,使得幼小的心灵逐步形成了安静、爱思考而富有想象的性格特质。个人的不幸遭遇给他带来无穷的痛苦。幼年时候父母亲失和,他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更多的关爱,被送到寄读学校,从而领略到了某种被抛弃的孤独命运。这种缺失性体验一旦在幼年的心灵得以形成,就很难弥合。心灵受伤的巨大裂口延伸了对于尘世及整个世界的深层感悟,而最富有文学创作的灵感也可能就这种痛苦的温床被激发。徐訏孤独的心灵无以为寄,使他的文学翅膀得以翱翔,造就了他悲剧性感受的心灵模式和思维结构。在情感生活上,他屡屡失败,饱尝爱神的打击与戏弄。犹如普希金、歌德一般,正是因为遭遇了爱情的痛苦与精神磨难,从某种意义上反倒造就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徐訏初涉爱河,就遭到了爱而无果的失败,使敏感脆弱而细腻的年轻心灵沉浸在阴影之中,留下了终生难愈的伤口。婚姻也不顺,几次发生变故。特别是自己青春时期的壮志伴随着时间流逝而没有实现的惆怅,更加重了他的悲情体验。正是这种 “失败者”心灵铸就了其独特文学景观的生成。
......................
第三章 徐訏小说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存在主义”性向 .............. 65
第一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存在主义”基质 ............. 65
一、“存在者”的心灵镜像 ............... 65
二、“抑郁”的“世纪末”情绪 ........... 68
第四章 徐訏小说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救赎”主题 .................. 97
第一节 法国浪漫小说的“救赎”特征 ........... 97
一、自然暴力与心灵冒险 ................. 97
二、审美救赎 .................101
第五章 徐訏浪漫艺术风格的博取杂揉 ................ 127
第一节 浪漫艺术形式的承继及创新 ............. 127
第二节 柏格森直觉主义手法的借鉴 ............. 131
第五章 徐訏浪漫艺术风格的博取杂揉
第一节 浪漫艺术形式的承继及创新
徐訏之所以是徐訏,是因其有典型的艺术元素和个体性美学价值标识,即他的浪漫美学品格。从艺术风格来看,徐訏深受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徐訏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母亲的奶汁开始,以及以后的各种营养所维持,而精神的生命则正是所碰见的人物、所阅读的书籍以及所游历的地方种种所形成。”②留学法国对于徐訏思想观和文学观的形成,无疑起到了最为重要的影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注重离奇的故事情节、神秘色彩和异国情调,在徐訏的文学世界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徐訏的小说世界充满了浪漫诡异的幻想。故事情节新奇紧张、复杂离谱,将世俗的日常世界与超凡的浪漫世界对立浑融。徐訏的浪漫心灵与法国浪漫圣哲相契合,将遥远的“神界”作为与世俗世界的对立来描述,从而展示世界的内在本质。浪漫主义作家具有无以言表的渴望,内心里具有神秘的“魔力”因素,唯有通过异质性空间的构建,方能展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中篇小说《阿拉伯海的女神》是徐訏文学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与那些注重现实主义和经验世界描摹的现代作家不同,徐訏创造力和创新力非同一般,他将崇高、庄严、奇妙、恐惧、感伤和优美凝结在一个梦幻的世界中,表达了某种纯美的艺术品质。《鬼恋》的出炉,延续了神秘凄艳、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如果说涌动在法国浪漫心灵深处的是激情和想象力,那么徐訏同样如此。他不仅具有热情狂飙的浪漫激情,而且同样具有由转瞬即逝的情绪升华为奇绝的艺术畅想。这部作品阴沉紧张、森然逼人,把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怪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心灵深处体验死与虚空痛苦的内在意蕴。“我”与“鬼”相爱的亦真亦幻、刻骨铭心、扣人心弦,揭开了徐訏浪漫艺术创作的源泉。
..................
结语
徐訏文学创作的高峰和成熟之作,皆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完成的。在抗日战争狂风骤雨般的场域中,国内文学创作受到了社会思潮以及抗日救亡的深切影响。大多数作家都本着对国家民族的深切责任自觉地把文学服务于伟大的民族战争,在精神上鼓舞着抗战,从而形成了一种强进的时代精神。自然,不可避免的是,在这种战争文学的大潮流中,也出现了一些概念化、脸谱化的创作,即遭到文坛批评的所谓“抗战八股”。徐訏的创作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在大后方风靡一时,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景观。徐訏的小说以神秘的风格、生动的故事、离奇的情节、浪漫的爱情以及对人生与命运的哲理思考,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坛风景线。尤其当战争的烽烟离人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徐訏创作的独特美学风格更是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徐訏作为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烙印的作家,他追求艺术创新性和个体性的浪漫主义。徐訏的内在气质和创作路向和浪漫主义追求情感的深度以及恢宏神秘的想象力具有内在相通性。他多次谈及自己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由衷喜爱。他将自己的眼光转向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是对艺术功利化的反驳,是对艺术家主体性和想象力的极大肯定。艺术家始终应该关注的是人性之谜和生存难题,唯有表现人性情感才是艺术的基本架构。他在留法期间,刻苦攻读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及相关哲学,解放人性及自由诉求成为他内在的精神结构,他找到了艺术的出口及精神的家园。浪漫主义文学通过爱情的演绎,渗透了对于艺术的超验视角、彼岸救赎和审美自由的内在渴望。徐訏欣赏这种对浪漫爱情的精彩演绎,推崇其对人类这个生命本体的审视与追问。受到法国浪漫之魂的影响,他以真诚的眼光来书写浪漫爱情,表达了追求爱与自由的美好人性。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