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对EVA考核成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25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不重视股东回报,尤其在所有者缺位的国有企业,不重视股利发放、大小股东利益均得不到有效保障、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管理者不注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资本成本概念,,为追求个人利益,一味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忽视投资回报,进行低效率投资。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期,企业创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而研发所具有的投资周期长,效慢,险高等特点,合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不稳定,随时更换”的情况,又引发了代理问题——国有企业领导人因追求短期业绩而不愿意进行研发投入。

此外,不少央企开始了多元化的战略。2010 年以后,部分央企不断进入非主业领域,尤其是房地产、能源、金融证券和矿产资源领域。2010 年初,国资委分管的 139 家央企中,逾七成涉足房地产,其中多数属于超越主业经营范围越界进入。央企不仅推高了低价房价,而且将大量资金投注于楼市,对制造业行业产生了挤出效应,资金没有用在发展实业上。又以央企进行非主业多元化投资矿产资源为例,随着海外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很多央企去海外收矿, 从而导致了恶性竞价。国资委规划局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批评这些央企“追求短期利益,严重偏离企业熟悉领域和主业经营范围,投资过度向上下游延伸,非主业投资比重过大,盲目多元化倾向严重。”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对EVA考核成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前言。本部分主要陈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部分首先从经济增加值理论回顾、国内学者对央企实施经济增加值考评结果评价等两个方面梳理国内外著名期刊的相关文献。回顾了国内外期刊对于研发投入和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回顾了集团现金管控程度相关研究。

第三章,归纳和总结了国资委实施 EVA 考核的主要目的,并说明为什么选取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作为中介变量来考察 EVA 考核的成效。

第四章,研究 EVA 考评在不同的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下对央企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EVA 考核确实对央企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央企集团内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EVA 考核对央企过度投资的影响有所不同:集团母公司持现比率越高,EVA 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效果越明显;反之,现金越分散在子公司,EVA 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效果越不明显。可见,集团总部对现金的强势控制对 EVA 业绩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发挥有促进作用,央企集团的集权型现金管控模式更有助于抑制央企的过度投资行为。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回顾

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认为企业的绩效系统包括评价主体、评价体系和评价信息系统。控制论认为对企业的控制活动,可以调整企业目标,并反馈企业内部信息,从而达到协调企业内部活动、是企业调整到正确方向的作用。信息论认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质量的高低,绩效评价过程也是一个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织系统,企业的契约具有不完备性。建立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代理人理论提出,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为解决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地,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故在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动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利益而损害委托人(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


2.2  经济增加值相关理论回顾

2.2.1 经济增加值相关概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 Stern Stewart 公司于 1982 年提出的。其本质是经济利润。与传统的会计利润的本质区别是,而经济增加值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了债务成本和权益融资成本。Stern Stewart 认为,传统的会计利润没有考虑权益成本的机会成本,因而难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济增加值计算的是企业的资本收益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反映了企业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

学者的相关研究如下:

David Solomon 在 1965 年提出如何定量确定经济利润,他认为把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即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而这里所指的剩余收入的衡量,又在随后被定义为税后经营收益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一些概念比如超额收入、超额利润等,其实质和剩余收益的概念也是相当接近的(Biddle et al., 1997)。

Peter Drucker 在哈佛商业评论里提到 EVA 其实是我们早已提出并了解的一个概念的变型而已,企业的管理中需要对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源负责,这部分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我们不光要考量利润指标,还要考核管理层是否在创造财富,而非毁灭财富。 

Stern, Stewart and Chew(1995)认为 EVA 是对剩余收益的重新定义,它比剩余收益更具实用性和灵活性。

我国的 EVA 研究起步较晚,大量的文献发表都集中在 2000 年之后,这既是因为西方的 EVA 评价体系此时渐趋成熟,影响力日增,也是由于 2001 年思腾思特公司登陆中国,国内会计界开始直面 EVA 思想的冲击造成的。

......................


第 3 章 央企 EVA 考核目的及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与 EVA 考核的关系 ............... 14

3.1 央企实施 EVA 考核的现实背景 .................. 14

3.2 国资委公布的 EVA 考核公式和目的和实现路径 ................ 15

第 4 章 EVA 考核、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与过度投资 ................ 20

4.1  问题的提出 ........................... 20

4.2  过度投资相关文献回顾 ............... 21

第 5 章 EVA 考核、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与研发投入 ............... 40

5.1  问题的提出 ............ 40

5.2  研发投入相关文献回顾 ............................ 41


第7章 对国资委 EVA 考核的改进建议


7.1 加强 EVA 考核在央企集团内部的推行

加强集团总部控制力,可以使得 EVA 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往下推行。

1.对于 EVA 考评的考评对象——央企领导人,应当思考如何自上而下的贯彻 EVA考核。

方法一:加强集团管控力度,其中,加强集团现金管控程度,就是一个直接又明确的好方法

方法二:对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领导人,也采取 EVA 考核,并相应地制定奖惩制度。

国资委 EVA 中心发言人提出了实施 EVA 考核的目标如下:

央企集团现金管控程度对EVA考核成效的影响研究

......................


第8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


8.1 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EVA 考核确实对央企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央企集团内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EVA 考核对央企过度投资的影响有所不同:集团母公司持现比率越高,EVA 考核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效果越明显;反之,资金越分散在子公司,EVA 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效果越不明显。可见,集团总部对现金的强势控制对 EVA 业绩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发挥有促进作用,央企集团的集权型现金管控模式更有利于抑制央企的过度投资行为。

第二,EVA 考核确实使得央企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特别地,在央企集团内集团现金管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EVA 考核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有所不同:集团母公司持现比率越高,EVA 考核促进央企研发投入的效果越明显;反之,资金越分散在子公司,EVA 考核促进央企研发投入的效果越不显著。可见,集团总部对现金的强势控制对 EVA 业绩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发挥有促进作用,央企集团的集权型现金管控模式更有利于央企集团整体的研发和创新。

第三,EVA 考核对央企的营运资本使用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建议在对央企集团领导人的考核中,单独提出资本使用效率系列指标。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