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47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雾霾以横扫中国大半国土之势使广大民众对国内的空气污染有了前所未有的切身体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若是人类长期暴露在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超过标准值—每立方米微粒物 10 微克的空气中,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以及肺癌的死亡率都会增加。而在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5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里,全国 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 PM2.5 平均值为 50 微克/立方米,排名前十的污染最严重城市, PM2.5 甚至都是国际标准的 10 倍以上。空气污染只是中国环境污染的冰山一角,我们不难想象,若是环境问题再不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难以为继。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是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主要来源。具体到中国的情况,由于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外贸依赖性,因此,对外贸易势必会对中国的国内环境产生影响。那么,随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国外对于中国污染减排的施压不断增强,我们不禁要问:我国融入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实践对于国内环境保护究竟有利还是有弊?我国为获得如今的贸易大国地位究竟付出了怎样的环境代价?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文献述评→理论与现实基础→实证分析→对策。

首先,过文献述评了解贸易污染领域存在哪些经典理论,以及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怎样的角度展开的。在此基础上,探索当下的研究有着怎样的趋势,从而发现本文可以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其次,提出理论分析与现实概况承前启后,既为本文框定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又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再次,用 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发布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世界卫星环境账户等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主要以制造业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与附加值状况之商来表征中国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

二、结构安排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安排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了解贸易环境问题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角度,从而发现本文可以努力的方向。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理论分析与现状概述,立足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的具体情况,说明引入贸易利益和运用附加值统计方法的可取之处,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依据。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基于不同来源的中间品在国内生产循环中的差异,分别构建不同的模型。并以此为依据,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在1995-2009 年间的附加值与隐含碳情况,进而结合价值链分工地位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

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1-1 所示: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研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

一、经典的研究框架

在贸易污染问题的研究上,外学者起步较早。从最初的“环境比较优势”说,到随后的环境竞次理论(race to bottom hypothesis)、污染避难所假说(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HH)等等,为本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一些重要的分析框架被后来的学者广泛使用,为推进贸易污染问题的经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贸易环境三效应模型 

Grossman 和 Kruger 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环境效应问题的学者。1991 年,他们在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为对象的研究中,提出贸易环境三效应模型,为后世开创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经验分析的范式—即从规模、技术和结构三个角度对贸易的环境影响进行分解。其中,规模效应(Scale effect)是指:随着自由贸易带来消费和生产的扩大,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和经济产出结构不变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规模扩张必然会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加。技术效应(Technique effect)是指:在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升级排污设备,提高排污技术,以及开发更加清洁的能源,低排污量。结构效应(Composition effect)是指:在经济规模和污染强度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各国通过政策手段,生产资源的分配向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倾斜。这时,得益于不同行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各国的污染排放总量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三效应理论为贸易环境命题的探讨作出了重大贡献,之后的研究大多是在这一研究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的。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贸易与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思路上主要是沿袭国外学者的经典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检验,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基于污染排放与产业转移的关系视角

一些学者结合当下全球生产分割的特点,从现象入手,运用计量模型检验污染排放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在这方面,多数学者立足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污染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动态变化上,使用投入产出模型衡量污染产业的国际转移状况。一些研究如党玉婷(2010),来科、张云(2012),忠秀等(2013)着重强调我国某些产业的确存在污染转移现象。而有些文献如李小平和卢现祥(2010)等则在承认污染转移的同时,为发达国家还向我国转移了“干净”的产业,而我国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另外,文治和陆建明(2013)另辟蹊径,引入环境外包污染与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研究,发现:贸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其环境外包造成的污染排放越低,发达国家通过外包造成的污染转移并不明显,中国接受外包业务可以促进制造业的清洁发展。 

事实上,以上研究在投入产出模型的运用上还有完善的空间。具体来说,自投入产出表成为贸易与污染问题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以来,后续的研究一直沿着三条改进路线不断推进:第一,是否考虑进口中间品和国内中间品的异质性;第二,否考虑进口来源区域的中间投入结构系数的差异;第三,是否考虑进口来源区域的污染排放系数的异质性。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少有文献能够兼顾三个方面,还是有一些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方芳和徐化愚(2013)兼顾了中间品在来源上的差异和不同进口来源区域的中间投入结构系数的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境内产生的 CO2 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对其他国家排放的一种替代。谢锐和赵果梅(2016)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环境卫星账户表,构建出充分考虑三种异质性的环境贸易平衡和污染贸易条件模型,验证发现在中国污染天堂假说是成立的,中国的环境污染与承接国际承接产业转移息息相关。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概述 .............. 20

第一节  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情况 ......... 20

一、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的方式 ............ 20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环境代价的实证分析 ................ 28

第一节  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 28

第二节  测算模型 ............ 29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3

第一节  结论 ................ 4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44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环境代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最早的投入产出模型是以实物单位为衡量的,而真正广泛运用到学术研究中的,则是随后发展出来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由于能够全面的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投入产出模型成为贸易利益与贸易污染问题分析的主要实证工具。 

鉴于本文主要研究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了 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发布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即单区域非竞争型表(见下表4-1)来实现对国内生产过程的分解。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研究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其一,1995-2009 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环境影响与出口贸易利益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经历了 1995 到 2001 年间的小幅上升阶段后,2001 到 2007 年,二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提升并先后达到峰值,2007 年以后,二者都出现了较为剧烈的下滑。贸易利益和环境影响曲线之所以出现以上描述的震荡情况,本文认为我国的出口情况变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毕竟,001 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越来越多的国民经济领域由封闭转为开放,越来越多的经济规则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些都使得国内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增大,中国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上优势加大,外贸易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增长期”。而到 2008 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的出口增长遭遇到极大威胁。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本国的“制造业重造”,虽然我们并未测算 2009 年之后的环境代价数据,但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必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其二、在环境代价方面,不论是从全行业角度还是分行业角度,其指标数值都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即使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行业其速度也达到了 38.6%。由此,本文认为,综合考虑了贸易利益的环境影响之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本文得到这样的结论看似与传统的规模效应负面作用说相悖,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否定环境效应理论,只是换了个角度来看待规模效应的作用。这即是引入贸易利益所带来的变化——当我们将出口引致的环境污染摊平到单位贸易利益上,可以发现维持贸易增长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是减少的。那么,在发展必然是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实角度,我国当前的贸易增长基本上是向好的。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