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
第一章 导 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高等教育教学体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一种自治组织,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角色转变,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起着举着轻重的作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 号)中对大学生学生社团的作用和意义做了明确说明: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学生社团也随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制度不规范、财务混乱、凝聚力不强、结构不平衡、社团发展资源有限、保障体系不健全、活动特色不明显、长效机制缺乏、竞争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校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乃至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新形势下,重新深入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和管理的问题,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效率,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旧模式,不仅是满足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迫切需求。(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建设能力并不深入和系统,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都具有针对性,研究的角度多是从社团的特点与类型、功能与作用、现状和问题、文化建设、社团建设与管理等角度进行的,很少有从社团组织与社会企业组织的相关性出发,将高校学生社团纳入工商管理的范畴,主要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以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去经营社团,对高校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提出树立社团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理念,健全社团组织结构,规范制度体系,制定社团品牌化、市场化、项目化和法治化的战略。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高校学生社团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解决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本研究丰富了高校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国内外有关学生社团管理的文献著作,本文详细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找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试图创新国内学生社团管理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进行访谈,对苏州大学学生社团干部及成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其在学生社团组织中的真实体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社团参与情况、管理状况及社团发展的问题,尽量全面搜集学生社团管理方面的一线资料和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法,保证了资源的可靠性与根据性。
(3)多维度分析法。对学生社团管理研究需要研究多学科内容,它涉及到包括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通过多维度分析法,使得文章更科学、更可靠。
(4)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详细对比国内和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找出美国和国内学生社团管理的不同之处,为更好地借鉴美国大学生学生社团管理的经验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本文以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苏州大学为例,通过翔实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借鉴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的管理经验,紧紧围绕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提出树立社团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理念,健全社团组织结构,规范制度体系,制定社团品牌化、网络化、项目化和法治化的战略。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国外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甚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种类多、数量多、分类细、管理规范,高校也赋予学生社团广泛的自主权,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其运作方式也保持着独立性。美国对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从学生社团的历史、心理学以及学生社团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研究,也有部分从学生社团的管理角度进行研究。60 年代学生运动是美国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社团进行研究的标志。大批学者针对震惊世界的美国学生运动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如美国学者利普赛特(S.M.Lipset)研究和分析了美国的学生运动1。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理伯卡·卡拉奇、阿尔温·托夫勒都详实地研究了美国 60 年代的学生运动。这些研究主要讲述了学生社团组织在 60 年代学生运动中发挥的领导和决定性作用。
也有部分学者从学生社团的功能与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S.M.Lipest 等重点研究了学生社团管理需要法治管理,同时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培养;根据 William & Winston 的研究发现,社团参与可增进大学生目标发展与互信关系的发展2;Camp 等研究了学生社团的微观育人功能,发现高校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成就有着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对于参加职业类学生社团的学生影响尤其明显。也就是职业类学生社团能够促进他们与商业组织形成良好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学生的领导与决策、组织与协调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成就感;Straub 则重点研究了高校学生社团对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积极影响,即女大学生如果参加学生社团等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女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Cooper、Healy &Simpson 则发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1。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研究在内容上更侧重于研究学生社团在学校、社会等大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或者对美国大学学生社团发展历史、心理学角度、功能与管理等方面的简要介绍,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策略研究还不够丰富,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
国内对高校学生社团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起来。研究角度多是从社团的特点与类型、功能与作用、现状和问题、文化建设、建设与管理等角度进行的。
1、研究社团的特点
目前国内对学生社团的特点进行研究的学者有:董兴、陈怀勇、楚绪朝等。董兴(2008)认为学生社团具有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公益性;同时也具有学生社团的独特性:成员的同质性、成员的流动性、组织的松散性、活动的灵活性、开放性2。陈怀勇(2005)指出了新时期学生社团的新特点:多样化,专业化、综合化水平提高,个性化更加突出,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团内、外部管理日益成熟3。楚绪朝(2005)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有六个特征,即自发性、广泛性、专门性、互补性、凝聚性、陶冶性等4。
2、研究社团的类型
目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研究主要是根据社团活动内容的性质、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的。罗滢(2014)从社团设立的目的角度划分高校学生社团:兴趣类社团、专业社团、回应社会问题的社团5。杨飞龙(2013)将学生社团分为以下四类:学术研究型社团、社会服务型社团、体育竞技型、文化娱乐1。张家勇(2004)将美国大学学生社团分为 8 大类:学术与职业、艺术和表演、种族和社会活动、媒体和出版物、政府和政治、民众服务、娱乐、宗教2。
3、研究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目前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作用方面的研究已出现系统化的成效,但大多数此方面的研究都属于概括性、概念化的描述。主要研究学者有:罗妍妍、罗滢、董兴、董轶文、翟承强、何海兵等,但他们研究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相似,罗妍妍、翟承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罗妍妍(2010)指出高校学生社团不仅能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还能促进社团会员的社会化转变从而推动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3。翟承强(2007)将高校学生社团有六大基本功能:德育功能、能力提高功能、技能锻炼功能、完善知识结构和拓宽知识面功能、民主参与维护权益功能、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的功能等4。
......
一、核心概念界定......................................... 10
1、社团 ........................................................ 10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问题.................... 14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14
1、社团参与状况 .......................................... 14
第五章 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23
一、历史和现状.............................................. 23
二、管理机构与理念......................................... 24
第六章 构建高校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
一、树立社团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理念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同样,要解决当代高校社团管理遇到的不可持续发展、经费紧张、缺乏竞争力等瓶颈问题时,就必须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理念,必须需要树立社团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新特征:既有开放的思想,又有较强的防御意识;既希望被尊重,有时又表现出怠慢的姿态;既有创新的想法,又不屑于去行动等矛盾的人格特征,也因此往往不适应大学生活,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适应障碍或情感困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当代高校社团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平等、和谐、又能锻炼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自我成长需求的平台,而传统的社团管理比较行政化、官僚化,“以事为中心”,不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育本身的概念出发,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正如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本身,除此之外不应该有任何外在的目的”。
学生社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团管理与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需求出发,不断满足自我实现价值、自主管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等需求,帮助他们在社团中找到自我价值感、自我归属感甚至实现自我超越感,从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构建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
结 语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自治组织,在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已经逐步成熟, 但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相比,我国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地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地反思、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发现问题,在深入探索中分析学生社团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的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社团的高校育人功能。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