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DEMATEL的港区输变电项目后评价研究
第 1 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河北南部电网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家庭用电、农业用电的整体电力负荷均衡情况被打破,河北南部电网地区电力总体负荷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滿足电力负荷及电容的增长,保证电力供需平衡,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根据国家电网的“一强三优”电网布局要求。河北省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花费巨资对河北南网进行改造扩建,强化电力网络运营维护力度。尤其是针对主网架构的优化,确保河北南网整体电力输送能力。目前,河北南网已建成运行的仅 220kv 变电站就达 180 座。这些输变电工程项目多数达到了预期投资效果,实现了输变电工程的整体目标,满足区域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但是,部分输变电工程项目由于项目分析决策失误、施工技术工艺落后、工程主体质量不过关导致了输变电的预期目标无法有效实现。少数输变电工程设计规划的需求分析出现重大失误,无法正确预测区域用电负荷的增长情况,导致了运行阶段需求侧变化超出预期,设计的功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电力负荷需求;或者因为区域选址原因,未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如区域地质水文、自然灾害历史情况,输变电工程的外部环境风险较大,造成了项目投资效果、成本效益较差的情况。另外,一些输变电区域规划情况不符合电网整体优化布局,重复建设,造成较大投资浪费,对供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国资委要求央企必须对大型项目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也发文要求积极开展电力工程投资项目后的评价工作。因此,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了 220kv工程项目后评价试点工作,例如:沙河,涞源输变电工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这项目后评价工作执行情况较差,无法满足既定的后评价目标。河北省网公司还没有意识到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认为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同时,工程试点项目的覆盖面较小,无法有效进行资料整合,提炼经验和电网后评价流程,从而形成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规范标准。从已有的项目后评价报告来看,后评价的内容过于粗糙,部分重要评价内容缺失,项目评价内容以横向的同类项目的具体数据分析对比为主,基本没有对项目本身目标实现情况、施工过程、环境、持续性等内容的评价,无一采用先进科学的定量为主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未采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项目评价是指依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对一项目的运作结果进行系统评价,项目评价有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之分,主要区别在于评价指标数目的多寡,项目的单项评价一般是指单指标评价而综合评价常指多指标的评价。具体来说,项目评价是对项目的规划、项目的技术性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并结合项目运行后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参考。通过对项目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来判断分析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技术性指标、经济效益、就环境效益等指标是否实现,并查找和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行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对项目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积累和学习,从而逐渐的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为后续建设项目提供参考和依据。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后评价起步较早,按概念的进步,国外的项目后评价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下面三个时期[1,2]。伴随 1830 年到 1930 年工业迅猛发展,后评价概念初次出现并开始处于发展阶段,法国工程师杜皮特(Dupuit )提出公共工程和消费者剩余的社会效益概念;1930年到 1968 年,开始大力发展传统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1960 年之前,美国的公共工程和水利工程就已经引入了传统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后评价方法算是得到初步发展。1960 年以后,随着各种新问题的发现,该方法得到更深层次地补充和完善,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此阶段,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也逐步扩充和完善;从 1968 年至今,是提出和发展“新方法”的阶段,OECD 和 UNIDO 提出了现代费用-效益分析法,这个分析方法正得以广泛应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和国外比起来,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则要晚得多。我国项目后评价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直接从国外引进的,该引进时间和项目前评价相差无几。但是,我国对项目后评价和项目前评价的重视程度则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国对项目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项目评价的重心在于项目前评价上面,而忽视了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因此,就经常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即一个项目只有项目前评价而完全没有项目后评价。所以,最开始,我国的项目后评价由于得不到该有的重视,发展得非常缓慢。
.............................
第 2 章本文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后评价理论
2.1.1 后评价的概念与原则
项目综合评价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针对项目生命周期每阶段特点对项目进行评价的过程。因此,我们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所具有不同特点将项目评价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即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因为这三个阶段的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具有的特点大不相同,因此,其评价指标有所不同。项目前评价是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进行评价,通常是依据可行性研究等等相关资料对项目进行评价,项目中评价通常是指在项目立项以后,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检查实际施工状态与预定计划目标的差距,分析原因,以便做出及时改进,从而顺利完成计划目标,其核心在于对过程的监督与控制。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完工并运行以后对项目进行的综合评价,包括对项目的规划、项目的技术性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并结合项目运行后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不论是前评价还是后评价,都是监理方进行进行评价,通俗的说就是由第三方监督机构进行评价,并非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前者重点在于未来可能的收益预测分析,来确定项目立项的可能性,是项目起步的条件;而后者是在项目竣工运营之后的时间点,是从设计决策到竣工验收直到正式运营整个过程的经济收益的项目总结。
项目后评价需要遵循下面一些原则:
(1)独立性
项目后评价要能确保评价工作进行和评价的信誉,如果项目评价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则项目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得出的评价结果的参考意义就会明显降低。而要想确保项目评价的独立性,就得保证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评价机构能够彼此不相关。独立性必须贯穿项目评价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项目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2)科学性
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原则通常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确立要科学合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同时,评价项目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要科学合理以降低人的主观性,使得评价结果依据更加充分,在评价方法的选取上要根据所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并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来对评价指标进行处理。
.........................
2.2 综合评价理论
2.2.1 综合评价的意义
综合评价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对象进行全面多角度综合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一般可分为前评价和后评价,其中前评价是在前期决策阶段对备选方案进行前期预评估,对方案进行取舍。后评价是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科学有效的前评价和后评价,既可以明确任务的方向、重点工作以及未来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又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工作进行及时的跟踪、把控和改进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还可以向组织反馈工作的最终效果,通过总结经验得失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未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2.2 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在进行综合评价工作时,要根据综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科学地建立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对于综合评价来讲,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价主体更全面科学的了解评价对象,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反之不利于得到科学的评价结论。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尽可能遵循选取指标的相关原则,如全面性、系统性等等;又要兼顾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有效整理筛选。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的权重是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体现,权重越大说明其重要性越高,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科学合理的确定指标权重是综合评价过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关键的问题,因此,要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科学选用合适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在有效确定指标权重之后,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的目标及要求来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评全面结合评价对象的性质和评价的目标,选择适合的评价模型,是选择主观性较强的、还是选择客观性较强的亦或是人工智能的算法等等,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无量钢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最后将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输入相应的评价模型,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 3 章港区输变电项目专项后评价 ............... 11
3.1 项目概况 ................... 11
3.1.1 项目建设地点 ................ 11
3.1.2 项目建设内容 .............. 11
第 4 章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 DEMATEL 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23
4.1 项目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 23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23
4.1.2 综合评价指标构建 ................. 24
第 5 章 港区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实施 ................ 40
5.1 指标赋权过程 .................. 40
5.2 评价实施 .................... 42
第5章 港区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实施
5.1 指标赋权过程
将 220kv 港口(渤海)输变电项目建设的具体数据和评价标准分发给各个专家,由专家通过打分的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指标在项目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如表结果。
...........................
第 6 章研究成果和结论
科学合理的输变电项目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输变电项目的预期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港区 220kv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理论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的同时,专门对国内外综合评价的理论研究、应用现状以及相关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更加明确了综合评价对于输变电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本文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技术经济和财务进行了专项评价,在项目的过程评价中是从项目的立项决策、项目设计的特点和优劣评价以及项目的投资进行了专项分析评价,在项目技术经济中从项目的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情况以及经济情况进行了分析,在项目财务评价中从盈利能力和偿贷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表明,项目立项、申报、批复,文件齐全、程序合法,符合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具有合法性;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是科学、合理,既满足当前供电的要求,也符合电网远期发展规划需要。能满足远期河北南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输送容量完全与架空线最大输送容量相匹配,满足项目终期发展要求。项目技术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20kV 港区站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新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也相应地改善了 CZ 地区电网结构,保证河北南网安全稳定运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财务后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电量保持快速增长,电量收益保证了该项目投资回收期和还贷能力,降低了贷款风险。评价期内投资效益良好,项目在财务上是成功的。
(2)着重介绍了项目后评价的综合指标的建立的原则与优化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权重确定模型,并且还进行了评价模型的确定和介绍,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与模糊 DEMATEL 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该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该模型实施评价的步骤加以详细介绍。
(3)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己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在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权重计算模型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之后,应用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 DEMATEL(决策实验室法)方法的综合评价法,计算出非模糊综合据测矩阵各列总和,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出综合评价值,S=0.77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的评价结果属于良好,并且向“优秀”发展。综上所述,从各方面来评定,项目可行。
在本文中主要存在着两个创新点,一是通过粗糙集的指标筛选使得本文的指标体系构建更为了合理,涵盖的内容更加立体化,纬度更加准确。二是本文应用了比较先进的评价模型,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得知,本文的模糊 DEMATEL 模型应用在输变电项目后评价中还尚属首次,通过本文的应用证明该模型可以应用在本方面内容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