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微生物教学中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1 绪 论
《微生物学》是医药类职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微生物基础知识,如几种主要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的营养与繁殖等;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如显微镜操作、无菌规范操作、分离纯化技术、育种与保藏技术、药品微生物检查技术等;养成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如严格的无菌意识、团结合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胜任在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岗位的工作[9]。在职校《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只在课堂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指导,在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指导较少或者没有指导。学生学习的场所在教室或实验室,课前课无人管理、引导学习,很少接触微生物知识,很难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融会贯通。同时,,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对学习兴趣低下,缺乏探究的主动性,课堂上学习情绪低,教师觉得授课难度很大。在职校的《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有很多的优势。微课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将实验操作步骤更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重复观看操作步骤,有利于加强技能的培训。借助微课,学生可以自主完成预习、复习,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由观看,不仅帮助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自由。
....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微课概念
微课概念的深入,反映了对微课认识的深入,胡铁生认为“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34]。”现阶段,国内普遍认可微课是一种微型的网络资源,是基于“Web 2.0”时代基础上的独特的教学资源。经过分析可见,微课大多指短时间的视频资源,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结合上述多种定义,本论文对微课的界定是:微课是主要以影音视频形式呈现的,围绕独立的小知识点,包含相对完整教学环节的一种网络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2.2 微课特点
微课教学设计精细、教学内容精炼、教学活动精彩,在短时间内能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传统课堂一节课要讲授多个知识点,不仅需要将每个知识点讲解清楚,还需要导入、连接等繁琐的课堂教学环节。微课将不必要的环节省略,使得知识点更加聚焦,更能突出学习中的重难点,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微课虽小,但结构完整。每个微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精选和提炼。微课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学习者可以是在校的学生,也可以是走上工作岗位而需要继续进修的工人,还可以是需要备课学习的教师等。微课适合多种学习时间,多种学习场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也可以课后回到家中观看,甚至可以在路上观看,这样的学习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让学习者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微课适合多种学习目的。学习者可以使用微课进行预习,也可以使用微课进行复习,更可以使用微课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微课能够反复播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
3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微课应用的调查.......17
3.1 学生问卷.......173.2 教师访谈...........21
4 微生物学知识点梳理.........23
4.1 知识能力目标知识点梳理......23
4.2 技能方法目标知识点梳理........25
4.3 情感素质目标知识点梳理.......27
5 微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设计................29
5.1 设计原则........29
5.2 设计思路.......... 31
5.3 设计注意点................ 35
5.4 案例一:细菌的细胞壁........ 36
5.5 案例二:巧用聚光器...... 40
5.6 案例三:无所不在的微生物..... 43
5 微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5.1 设计原则
《微生物学》知识体系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微生物个体小,无法用肉眼看清,较为抽象;微生物群体生长后,肉眼才能看见,但微生物非常容易混杂生长,现象复杂。《微生物学》课程理论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琐碎,理论课堂中教师讲授压力大;同时,《微生物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原理多,实验操作多,在有限的实验课堂中,很难使得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微课设计,必须正视《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遵循多个原则,方能成功。5.2 设计思路
微课适用于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也适用于实验技能训练,还适用于情感素质培养,这就决定了微课不是单一的面孔。微课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更可以放到网络上供学生预习或复习,也比传统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做到微课之“多样性”,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选择多样化的表达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将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图片、动画、音乐等元素加入到知识讲解中,增加微课的生动性,更有利于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意义构建;第二,选择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微课设计中,可以录制 ppt 演示文稿,可以拍摄学生的情景短剧,也可以实录实验步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从更有利学生学习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表达手法。.....
6 微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6.1 应用原则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来说,微课的管理比较松散,微课的学习方式也更加自由,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是,学生只有持续不断地使用微课,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操控者,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微课显得尤为重要。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监督,可以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启发,是微课应用的推进器。教师不能仅仅将微课在课堂上播放一遍或者直接将微课放入网络平台中,就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在微课设计中,每个微课都有问题或者思考内容,实际应用中,教师要落实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可以通过作业、网络平台留言等形式,多角度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查启发的效果。这是一种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答案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每位学生通过思考、查阅、寻找到答案后,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写出自己的答案,避免了课堂上教师仅能提问几位学生的弊端,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这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6.2 应用途径
本论文在微课应用中,选择四个具有同等年级、相同课时、相同人数的班级做为平行班级(药学专业二年级 1-4 班),平行班级的基本情况见表 7 所示。其中两个级为实验班级(1 班,3 班,这两个班级总人数为 76 人,女生数为 69 人,男生数为 7 人),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辅助《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并良性引导学生课前课后使用微课播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另外两个班级做为对照班级(2 班,4 班,这两个班级总人数为 75 人,女生数为 69 人,男生数为 6 人),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微生物课程的教学。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