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20:45

在教学、听课以及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发现围绕着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调研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某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影响着学生对当今中外关系的认识,从长远来讲,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民众对中外事件的作为和反映,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中外关系的发展。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国,中国的进步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往来与交流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国与国之间进行交往,由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要求总是会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

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一章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实现历史课程标准对公民教育的价值追求

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其思想养成的关键期,现阶段进行公民教育可以使学生将这些思想内化为行动,并成为一种习惯。公民教育的历史课程是通过专题教学来实现的,专题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利于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教材中所呈现的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让中国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清末中国对近代外交规则的适应、列强在中国要求获得领事裁判权等历史内容为学生形成规则意识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正面和反面的素材;近代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在公德修养上为学生树立了楷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接受西方思想并实践和逐渐内化的历史,这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自由、民主等思想在中国产生的根源,知道这些奠基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重要价值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认同这些价值观念,从而养成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

二、克服教材专题体例中学科体系的逻辑缺陷

但现在的专题体例的教材编写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时间跨度大,一些史实的背景难以交代清楚。比如必修三专题三讲到维新变法兴起的原因就必须提到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分布于必修一和必修二,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去回忆这些内容就会造成本节课时间紧张,如果不回忆而直接讲,又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在必修一提到甲午战争和必修二提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所服务的主题分别是列强的入侵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而没有和维新变法有任何的联系。所以专题体例这种为了使专题主线更为清晰,知识点的选择服务于专题主题的做法
会给学生理解史实和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 关于中外关系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19

一、高中学生对中外关系态度的问卷、访谈结果及分析.........19
二、对课堂试验和基础知识考查的结果分析...24
第四章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7
一、课标方面............27
二、教材方面.............30
三、教师方面.....42
第五章 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57
一、针对课标问题的建议......57
二、针对教材问题的对策.........60
三、针对教师问题的对策........62

第五章 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针对课标问题的建议

凭心而论,指出课标中以上三个问题,有吹毛求疵之嫌。因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虽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是渗透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对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过粗的评价,也是主观性比较强的,每个老师由于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经验积累不一样,可能使得其对课程具体要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历史本来就是“当代史”,对于历史的评价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角度、立场不同,评价的结论也就不一样。总之,对于课程标准的完美要求是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且每个老师的完美标准又是不同的,所以课程标准不可能做到让每个教师都满意的标准。但是,作为一名在使用课程标准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历史教师,我还是希望能将自己在使用课标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建议表达出来。

二、针对教材问题的对策

其实所谓“教材方面的问题”也和“课标方面的问题”一样,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即使尽力追求完美,也是不可能做到令学生、教师和有关教育部门的完全满意的。教材的编写者要受到相关法规文件的框架制约,要考虑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要顾及到历史的逻辑体系和学生心理发展额规律,还要受到教材容量的束缚,而历史索要包括的内容又是如此广泛,对历史的评价角度是如此多元……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教材编写者即使站在地球之上的视角,也难以真正实现全球视角的历史书写,难以实现对历史的完整阐述,总是会有被遗漏的历史,也总是会存在被阴影所遮挡的历史。所以,上一章节所指出的“史实缺失”、“真相模糊”等问题只是相对而言。但“结论固化”问题我认为是教材确实存在的问题,教材可以清查类似的问题。

.....


结语


作为教师陈述这一切,不仅意味着对自身的批评,更是对未来中国的思考。我们要知道,教材的很多问题暂时是不能得到解决的,教材总是滞后于史学研究的,教材的诸多问题是通过教师来弥补的。总体说来,教师要做到“及时纠正教材的‘滞后之意’;正确修订教材的‘错达之意’;深入剖析教材的‘难达之意’;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①目前新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且在迅速展开,但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没变,评价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标准还是成绩的好坏,这就使得教师的观念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因为就成绩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要抓教学成绩,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就大大减少,这就相对限制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现实中有很多理由可以成为阻碍新课程改革的借口,但任何改革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阻碍,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还是课标还是学生都要努力从观念上然后从行动上去适应新课改,等到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得到贯穿、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得到实现的时候,我们再回头看这段改革之路,肯定能总结出很多经验,当然也会积累很多教训。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8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68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