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及对策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正盛,在此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由于网络的出现而变化着,通信、娱乐、工作等方式都因网络的出现而趋于多元化。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网络经济、网络哲学、网络政治、网络心理等研究课题比比皆是。
网络强势地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状态、思维方式、交往模式等,在现代政治体制方面,为明显的影响和冲击表现在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和应用。在数字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政务也从传统政务模式向数字信息化的新型政务模式逐步过波,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应用更是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和便捷度。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建设与之适应。作为参与主体的我国城镇居民必将更深、更广地参与到政治实践活动中,这是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开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政治文明建设既要有宏伟蓝图的设计规划,也需要制度化的落实,建立健全我国人民民主制度,要为普通民众创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具有高效性、低成本性、参与平等性、跨地域性等特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使以投票选举、信访等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政治参与模式黯然失色,公众在追求方便快捷表达诉求的同时,也保护了参与主体的个人隐私,表达更加自由、真实。
......................
1.2研究方法及创新
1.2.1研究方法
(一)文献归纳法
对于相关的政治新闻及评述、期刊报道、文献、杂志等资料进行大量阅读和整理,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了本文的理论框架体系及分析基础。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活动及其成因相关内容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纳总结,为后文中现状及对策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二)信息研究法
收集、和整理网络上的一些热点事件、社会事件的信息,并得出网络政治参与最新动态信息的总结,着重于网络政治参与系统渠道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事件现象下更深一层次的内在规律,助总结、提高认识和掌握普遍的发展规律。
(三)案例分析法
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将大量借鉴和参考中国互联网中心2015年及2016年最新的统计数据结果,及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的相关新兴媒体的数据结果。并在本研究中积极介入部分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增强研究的实证性和说服力。
.......................
第二章网络政治参与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
2.1.1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的核心;参与是政治学科作用于生产力的唯一方式,政治参与是人类从城邦时期的城市维形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历史产物。政治参与普及率是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政治参与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却普遍存在于现代政治生活中,其本质是对人民民主的追求,同时也是人民用以牵制国家权利的工具,是一个国家民主化进程在实践上的具体表现形态,正是基于不同政治体制中的政治参与程度及内容形式的不同,因此,很难给政治参与一个标准统一的概念。
"能影响政府决策的公民个人的活动",即为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对于政治参与的定义。一方面,该定义所关注的重点是参与主体的行为,而不是其态度或方法。另一方面,他坚持认为政治参与即为平民作用于政府决策活动的行为,无论结果是否成功;手段是否合法、合理,甚至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政府决策,都被认定为政治参与活动。
被动的行为是否属于政治参与,迈伦维纳认为:把非主观意愿的的政治行为定义为政治参与是不合理的,治参与应是主观怠應的反映。相反,亨廷顿则将主观意愿下做出的行为及非主观意愿下受其他因素影响做出的行为均定义为政治参与。他强调,政治参与的核心是参与主体做出能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对于这个因素的讨论,我国学者更多认同亨廷顿的观点,认为无论是自发还是受他人影响,只要是影响到国家公共政治生活或政府决策的行为,都可以界定为政治参与行为。
.......................
2.2理论基础
2.2.1理性选择理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借鉴经济学理论进行社会学研究,理性选择理论作为最为重要且常用的理论之一,被应用于各类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分析中。该理论的核心在于肯定了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性行为的主体,人以理性的态度分析和计算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做出满足自身喜好,确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在理性选择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即为"理性",这便不得不提到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理论中,主要分成了两大派系,,理解社会学路线和实证社会学路线,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在方法论上主张个体主义的韦伯和在方法论上主张整体主义的迪尔凯姆。韦伯更偏重于研究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理性行为。他认为:社会学本来就是以社会行为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解释社会行为的动机和原因的学"同时,理性选择也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假设:即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最低的经济成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目的的。所以说,性选择理论是一种理想状态下解释人类活动的理论。简述之,理性选择理论是在有其他选择机会的前提下,行为主体认为任何决策都将导致结果的变化并将起其结果进行分析排序,最终作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在方法论上,以韦伯为代表的与整体主义相对的个人主义是理性选择理论者坚持的方法论。
.......................
第三章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16
3.1网络政治参与成为新常态............16
3.2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形式丰富多样...............17
第四章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问题及原因...............22
4.1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问题..............22
4.1.1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22
4.1.2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化..............23
第五章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对策.............31
5.1促进价值体系重构.................31
第五章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网络政治参与对策
5.1促进价值体系重构
5.1.1从网络立法上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我国城镇居民对于网络的运用不断细化和深化在政治参与中,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职能部门享受便捷、高效政治参与方式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问题也越发突出,参与主体非制度化和非理性政治参与现象频现,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法律因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是有效管理、预防犯罪行为,保证参与主体网络政治参与活动沿着积极、理性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保障城镇居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证参与主体信息安全、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抵制和降低无序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效应,政府必须以立法者,相关职权部门以执法者,参与主体以守法者的角色分工来共同完善法律体系,建立规范的网络环境。
值得肯定的是,对于我国现行涉及到网络的法律法规,截止2014年已超过80部,这是一个傲人的成绩,国网络发展起步晚,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迅速对新型事物做出反应并付诸以现实,离不开相关部门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其中诸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多项法律法规都致力于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其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也都在不同角度和专业层面对网络实施监管。
............................
第六章总结
网络飞速发展仅在近十年间,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难以比拟的变化,尤其是近期,网络已从虚拟走向现实,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所颠覆的包括参与形式、参与功能、参与主体角色转变等方面,以往政治参与领域从未有过的。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的参与形式因其全球信息即时共享,高度的开放性及整合再造功能令传统政治参与方式越发显得黯然失色。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政治参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还是政府都应顺应时代潮流,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优势,发挥其功能,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找到新的出路。当然,网络如所有新兴事物一样,虽以优化人类生活,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出现,但却不可避免地暴露其在应用中出现的弊端。网络政治参与因其隐匿性、去中心化等特点打破了交流和参与互动的壁垒,但也由于这些特点导致了现实社会新形式的混乱。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8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6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