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初步构想
国内已有学者根据《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宣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和当前实际构建了医学职业素养内涵,并提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和途径。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随着医学模式和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的转变,培养和拓展医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探索的一个新方向。为改变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现状,我国于2010年
开始实施面向基层定向生免费培养工作,这项工作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大政策,是“保基本、强基层”、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向基层全科医学定向生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具有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外,还应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职业素养教育亦有其独特性。全科医学定向生(下简称定向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医学教育模式下,定向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1当前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目前医学院校大多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提出完整的培养方案,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过程层次感不强,一二三课堂没有形成合力,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全科医学定向生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也有其独特性。本文在分析其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的同时,根据洋葱素质模型,构建了全科医学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型,并依此提出了本科学习阶段“两段三阶梯”全程递进式培养模式,试图打造完整的培养体系。
1.2与专业课程和基层岗位要求相脱节
职业素养课程被人文课程泛化而没有针对性,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医疗实践相脱节。同时,现有的医学职业素养课程大多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照本宣科,实践性不强,没有注重学生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1.3忽视了传统优秀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方有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例如赣南有苏区红色文化,医学院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是长期医学教育经验的积淀,都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优秀素材。2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型的构建
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应以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师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使基层定向生真正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加强定向生职业素养教育需构建其职业素养模型。素质模型理论最早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在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该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素质要素的特点及关系,根据这一素质模型,我们构建了基层定向可看出,定向生职业素养模型中各要素由内至外依次是价值观与态度、伦理道德与知识和技能三个层次。
该模型揭示了定向生职业素养构成的几大核心要素。职业价值观和态度在这里主要是指医学职业精神,包括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提供优质服务等。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是定向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维系着定向生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职业素养模型。
职业素养模型中,知识与技能等表象素质是易于培养和评价的;态度与价值观、伦理与道德等潜在素质是难以评价的,需要后天习得而成。表象素质是潜在素质的外化,潜在素质是表象素质的基础;潜在素质的数量、质量和性质都对表象素质的获得和发挥起着巨大的影响。各个层次的素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动态的复杂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定向生职业素养的发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定向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间断的多维度研习强化及不断实践反思才能最终获得。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素养培养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上需体现全程化和整体性,在培养过程中需整合各种资源,探索各有效形式,最终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3定向生职业素养“两段三梯度”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
综上基层定向生职业素养模型论,根据基础医疗机构具体要求,本文试图构建了以基层岗位胜任为导向的基层定向生职业素养“两段四梯度”渐进式培养模式(如图2),两段是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分成在校学习与在医院实习两段,三梯度是把大学五年分解成大一大二认知体验阶段,大三大四感悟反思阶段与大五实践内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培养目标和内容,职业素养呈渐进式培养。
3.1认知体验阶段
搭建职业素养学习平台,让医学生了解职业素养内涵及其重要性。第一课堂:开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将医学宣誓言、医学史作为入门课程,使定向生认识医学的概貌,为定向生推开医学的大门、进入医学领地起到引路作用。同时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人文课程中认识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医学全科学生对医学、医生职业、患者、社会的责任、情感等人文理念、人文情怀。将职业素养教育与生物医学基础课相融合。在大一大二开设的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中,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课程设计,运用相关的案例,举行仪式、角色表演、讨论等方式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在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体验职业素养。
第二课堂:举办医学生人文节。在人文节中,举办医学生宣誓活动,在希波克拉底雕像前,组织医学生许下医学誓言;举办医学经典诵读比赛,带领医学生重温医学经典,引导医学生继承传统医学道德精神。举办医学人文寝室设计大赛,将职业素养生活化、具体化,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体验。
第三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职业素养。从2010年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两查一做”社会实践活动,“两查”即是“暑期基层医疗大调查”与寒假“寻找最美基层医生”调查活动,学生以生源地为单位,组成调查小组,暑假对当地的基层医疗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寒假在当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撰写采访稿件。“一做”就是做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到定点的南康区康和园、潭东养老院、坪路村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验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职业情怀。
3.2领悟反思阶段
搭建职业素养反思平台,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
第一课堂:开设医患沟通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在医学人文课程中认识医学的人文维度,培养学生对医学、医生职业、患者、社会的责任、情感等人文理念、人文情怀。
开设医学人文讨论课。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医学人文讨论课,与医学伦理课相衔接以小班研讨的形式展开,以近期典型医疗案例为讨论内容,各个专业老师以不同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全方位透视,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反思与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
第二课堂:举办微电影活动。在学生中举办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题的微电影原创大赛活动,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领悟与反思职业素养。自2012年开始,我们共举办了4届微电影原创大赛,拍摄制作了90余部微电影。
第三课堂:苏区精神引领。利用赣南特有的苏区红色文化精神资源,定期组织医学生到瑞金、兴国、于都等地感受苏区精神,在参观活动中引导学生反思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养,通过在苏区精神的引领,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
3.3实践内化阶段
搭建了职业素养践行平台,让医学生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习践行。在实习期间,亲历医学活动,践行职业素养。同时辅以病例讨论、情境教学,同时通过带教老师的指正,学生不间断地反复地对职业素养进行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升华与内化的目的。
志愿服务活动。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导诊服务、健康宣教、走进社区义诊等活动,结合诊疗服务调查,真正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6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6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