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浅谈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发布时间:2017-05-16 06:46

1.产后出血的概述

产后出血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2.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2.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占70%至80%。常见的因素有:
(1)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
(2)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
(3)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2胎盘因素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导致产后出血的胎盘因素有: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引起产妇贫血、抵抗力低下,加以宫腔操作机会增加,使产后感染几率增加。因此,宜采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生殖道感染。

2.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过快;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引起。

3.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预防工作应贯穿在以下各个环节。

3.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3.2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①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②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③有子宫肌瘤剔除史;④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⑤妊高征;⑥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⑦宫缩乏力产程延长;⑧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⑨死胎等。

3.3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

3.4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产素10 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5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3.6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7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

3.8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4.产后出血的护理-术后护理

4.1体位与护理观察
术后置患者于整洁、安静、舒适,特别是温度适宜的病房。取平卧位,按医嘱穿刺侧下肢制动6~8 h,以防穿刺点出血。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精神状态,15~30 min观察记录1次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体征。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以了解栓塞后下肢循环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情况,准确评估出血量;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敷料是否干燥;观察被动体位时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压疮的发生。

4.2基础护理
病人因失血多,制动体位卧床,食欲下降,护士应指导病人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给予乳房护理,保持泌乳,为母乳喂养婴儿创造条件;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垫,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12~24 h拔除尿管,协助病人自行排尿。

4.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病人在经历了失血、手术等痛苦后多有紧张、恐惧心理,且对预后有顾虑,护士应针对病人心理特点及围产期护理要点结合病人的病情给予安慰、解释和宣教。通过讲解其他病人介入成功,恢复健康的实例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稳定、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的家属也进行介入治疗和产褥期护理的相关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支持,教育家属与医护人员一道给病人温暖、体贴的护理。

4.4并发症的防治
介入术后的12 h,病人处于制动体位,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易缺血缺氧,有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护士应按卧床病人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与护理。12 h后,病人开始床上活动并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由于活动无耐力,如厕时常因失血较多,体质虚弱加之体位的改变有出现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和跌倒的危险,护士应针对这些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另外,病人有感染的危险也与失血多,抵抗力降低有关,护士应正确执行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介入术后的病人虽极少有再出血的可能,但护士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介入治疗的病人,也要警惕有再出血的危险发生。手术后2~3周是子宫动脉内的明胶海绵溶解吸收、血管疏通的时间,这一时段也应警惕再出血的发生。

4.5出院指导
向病人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忌房事;指导其合理营养膳食,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指导母乳喂养;加强哺乳期卫生;建议产后定期复查以及早发现远期并发症。
产后出血在妇产科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孕妇死亡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妇产科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孕妇的死亡率,加强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和提高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0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70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