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6 15:19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始于上一世纪之交的“高等实业学堂”,但此类教育近百年来却始终未在整体上正式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因此,从 1980 年初建立职业大学,明确打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号算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走过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 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法律上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由此拉开了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序幕;而 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十多年来,在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双重需求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制约了职业院校对社会的吸引力。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学生主动入学比例很小,读高职基本是高考“落榜生”的无奈选择。同时,高职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相对普通教育家庭经济背景更加薄弱,而学费并不比普通本科教育少,学生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保障水平,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
………..


1.2 文献综述
目前关注学生资助问题的国际机构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世界银行(WORDBANK)等。在大学生资助政策遍及全球,大学生生资助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该项研究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希腊等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大改革。许多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学术团体和众多教育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英国学者伍德霍尔(M.Woodhall)长期从事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顾问,他经授权调查了英、美、日、加、德和澳大利亚等十国的资助政策,1978 年撰写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学生资助方案述评》,此著作称得上是本次改革中最早的一份比较研究报告。由伍德霍尔主编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出版(1990—1992)《高等教育中的贷学金》分别报告和分析比较了欧洲、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英语国家的贷学金政策。世界银行专家齐德曼(A.Ziderman)和奥尔布雷克特(D.AlbreCht)在 1995年合著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财政》,其中也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学生资助及有关问题。对大学生资助方面比较系统的专著还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总校长、经济学家约翰斯通(B.Johnstone)1986 年《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财政资助》,通过“成本分析”的视角评价了五个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希腊学者、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萨哈罗普勒斯(G.PSa Charo Poulos)也通过对 78 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他对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发展方向的预言和建议。
………..


第二章 政策理论基础与政策执行模型分析


2.1 政策理论基础
从政策研究的发展过程看,人们通常根据政策问题所属的领域或政策内容或来划分政策的类型,例如教育政策、外交政策、能源政策等等。也有从意识形态上将政策划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策等等。这些分类的视角是建立在“政治决定政策”的假设上,将政策看作是政治过程的结果。20 世纪 60 年代,洛伊(Theodore J. Lowi)则基于“人的预期决定人之间的关系类型,在政治活动中,政府的产出或政策决定人们的预期,因此,政策类型决定政治关系,以致每一种政策类型的政治关系类型都可能是有差异的”,即“政策特征决定政策的政治过程”这一假设上,以从政策功能上划分政策代替了“多元主义的叙述的、问题——原因的政策分类”,首先将政策分为分配的、规制的和再分配的三种政策类型,并认为“政策范围或政府活动构成了真实的权力场,每一个权力场倾向于发展出各自相异的政治结构和过程、精英以及团体关系特征”70 年代初,洛伊继续完善他的分类框架,他认为,“除非这些分类能够抓住政府真实的并且是政治方面的重要特征,而政府最重要的政治特征就是强制力,否则这些分类就是没有价值的;不同的政府强制力过程构成了政治发生的系列参数和环境。事实上,国家在采取行动汲取税赋、分配收益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会对社会主体进行不同程度的管制,甚至对国家组织进行重新设计。洛伊从“政府强制的可能性”和“政府强制发生作用的途径”这两个维度出发,建构了个基于政策问题类型和政策的功能和特征去划分政策的政策分类框架,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政策、构成性政策、规制政策、再分配政策四类。洛伊的政策分类虽然只是理论上的区分,但某种程度上能够对政策执行过程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少数学者开始运用洛伊的政策类型理论去分析政策执行问题,尤其是再分配政策的分析较多。再分配型政策,“是为了改变财富流向,使社会中的特定群体受惠,以满足平等的要求而设计的政策”。再分配政策涉及到相应的权力和权利等社会资源与财富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收入所得税和类似于福利的各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项目都于再分配政策的范畴。哈格罗夫指出,“之所以可以通过对政策进行分类来研究不同的政策类型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是源于这样一个理念,不同的政策问题,在政策过程中会拥有不同的参与者,并因为有关的政策问题与人们的利益关系程度不同,而导致参与程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再分配政策比分配政策更难于执行,而管制政策的成功,则经常取决于它们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政策往往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和特征,洛伊对政策的类型划分小-是绝对的,但是从政策内容和特征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扩展政策执行过程分析的视角,分析出不同政策类型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


2.2 政策执行模型
一个政策学家就有一种政策模型,公共政策演变历史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模型。过程模型、精英模型、制度模型、渐进模型、对策模型、系统模型等模型框架是比较常见的政策模型。以上列举的模型框架方便了学生资助政策政策研究,为后人打开了一闪宽广的研究之窗。阿尔蒙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效果》中运用结构功能理论把政策解释为系统的过程,可以从五个阶段对这一系统的过程进行分析。这五个阶段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输出、结果以及反馈。为了实现动态教育政策目标,教育政策执行将教育政策内涵转化为现实实践。而教育政策执行的组成部分包含教育政策的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方案、政策实施对象以及教育政策执行的环境与条件。在本文中,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主体是学校,实施对象则是高职学生,不论其贫困与否都是资助政策的实施对象。资助政策执行的方案主要是指资助政策计划等方面,而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的条件则指的是保证资助政策顺利施行的各类资源。
………….


第三章 调研设计 ........19
3.1 编制问卷 .........19
3.1.1 编制问卷的依据.....19
3.1.2 问卷设计.....20
3.2 研究过程 .........22
3.2.1 试测阶段.....22
3.2.2 正式问卷测试.........22
3.2.3 分析问卷.....23
3.3 调查结果与说明 .........23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4.1 存在的问题 .....41
4.2 对策建议 .........43
4.2.1 明确困难学生的内涵,完善认证体系.....43
4.2.2 充分利用各种资助方式,提高整体资助水平.....43
4.2.3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打造高职困难学生综合素质 .........44
4.2.4 为帮助学生成长,应充分发挥助学的育人功能.......45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及其相关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立起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也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开启了崭新的阶段。《意见》及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行,从根本上提升了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理念,为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应看到,新的政策措施出台还有很多不符合实际与不全面的地方,也就造成了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资助实践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说明还要继续探索完善《意见》及其相关政策。


4.1 存在的问题
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证工作一直是一项难做的方面,因为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经济情况较难摸清。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的掌握来自学生所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还有生源地相关部门提供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入学后对学生经济状况的了解也仅限于学生的日常开支情况。这就造成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评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级的标准不统一。此外,高职学校所在地与学生生源地间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学生生源地所开具的证明真实性和渠道的通畅性得不到保证,高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与否无法准确认定。对于什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也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动态变化的可能性。此外,针对学生的“家计调查”仍然缺乏牢靠科学的指标和合理的方式,这都使得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信息无法及时清楚准确的掌握。

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


结论


一是,应在高职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推行符合实际的学生资助制度,并在具体细节等措施手段上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站在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弱者的立场,也应充分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活动,避免“贴标签”现象对经济困难学生造成心理伤害,高职学校心理工作部门应加强对此类学生的心理关注,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用劳动实现自助,改变单一的被动接受经济资助的方式。
二是,资助政策有多方面,包括“奖、勤、助、贷、补”等,应从多方面保证资助政策的育人与助学功能。“奖”和“助”可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成才成功,也会培养其感恩社会与学校的情怀。“贷”之于高职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形成一种诚信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心。“勤”可以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才有所得的意识,树立勤俭自强的奋斗精神。另外学生资助部门与心理工作部门应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高职学生树立坚强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将不良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初。为此,可以通过班级互助、同学互助、朋友互助来形成良好的助学氛围,并努力建设更加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和学生资助团队,更好为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服务。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