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民初小说
第一章国难中崛起的第一民营出版社
作为一个在百年国难历程中产生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崛起有着独特的原因和条件。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旧中国面临的是从未有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技术与观念同步改变。而中国的近现代出版业,也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发展起来了。商务印书馆的崛起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立起了一个足够高的起点,它的产生是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汲取了西方出版行业的优点与自身的本土特色,它的历史命运与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息息相关。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年太平天国运动,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年戊戌变法的失败,一切的时势与命运早就了商务印书馆独特的诞生与发展历程。鸦片战争给了固步自封的清朝一个直面世界的机会,也带来了来自异世界的新的技术与观念;《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居住,造就了日后上海独特的格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将大量的人口带往相对和平的上海;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于广大国人的冲击;戊戌变法的失败对于一代知识阶层的思想变革与一大批士阶层人士的流落民间,等等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商务印书馆的崛起与壮大都将不可能发生。
第一节百年国难
而商务印书馆在应运时代召唤而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与文化号召力,成为了近代新文学中心南移的促力,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前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崛起于百年国难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在年创设之际,还是一个仅有不到四千元启动资金的小型印刷工坊。“自是以来,编辑印刷,皆大进步,营业亦益扩张,全佣者凡三千余人,公司资本,屡有增益,计丁酉至去岁癸丑,阅十七年,由四千增至百五十万。”到1913年,经历十七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以准确的营销策略和恰当的融资方式,资本由最初的3750元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万,馆办规模宏大,雇员众多,当时的出版行业可谓只能望其项背。家如李端棻、盛宣怀、张之洞也相继组建公司。杨铨在《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中独独提到商务印书馆,对之大加褒奖。文中写道:“商务印书馆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由夏粹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创办,其始规模甚小,二年后毁于火。(光绪)二十九年中日合资重兴,复得张元济加入经理,营业大发达……执中国印书业之牛耳,诚中国实业界之好模范也。”可见其作为民族企业的典型模范意义。
杨扬在《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中写道:“翻阅商务印书馆的馆史资料,人们会注意到,差不多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学人,都与商务印书馆打过交道,如康有为、梁启超、沈曾植、郑孝胥、王国维、章太炎、罗振玉、严复、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钱穆、冯友兰、熊十力等,甚至一些重要的政界人物,如盛宣怀、孙中山、汪精卫、陈独秀等,也与商务印书馆有密切的交往关系。”近代出版业的崛起与发展,为梳理近代文化的发展演进提供了一个论证的侧面,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事业在清末民初小说出版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典范意义。
.............
第二节西学东渐
印刷术的发明始于我国,但印刷技术的改进却源自于西方,随着西学的渗透,近代西方印刷技术传入中国,旧式的铅印和石印技术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文学局限于统治者阶层和少数知识分子,一般民众则很少参与。近代产生了新型的大众媒介——报刊。近代报刊的产生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近代报刊杂志具有大众化,平民化,通俗化,传播快,价格低廉的特点,大量报刊杂志的创办促进了小说的繁荣。近代以来的小说,多半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为具有文化需求的新兴市民阶层提供了读物。
上海以地理优势和强大的经济优势得风气之先,新式出版机构蓬勃发展,所谓“出版界大感便利,一书出版,万纸风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书局之设立,较粪厕尤多,林立于棋盘街、四马路之两旁。”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当仁不让的出版中心,逐渐化为趋新人士心目中“文明”的象征。“上海者,中国文明之薮,翻译局遍设,书肆满衢,皆可以输入文明者也。然非印书局不为功,上海最大之印书局为商务印书馆,而广智、而华洋、而铸古,以及其他大小印书局,盖不以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晚清民初存在于或存在过的书局共有421个。出版业繁荣,直接促成了报纸和杂志的创始人小说数量众多,也推动了小说的繁荣。出现了专门刊载小说的杂志和以小说命名的小说出版机构,如有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不仅刊登发表了大量小说作品,在沈雁冰接手编辑工作后,更是聚集了一大批著名文人,包括了文学研究会的许多文人如郑振铎、谢六逸、沈雁冰等在小说和文学上都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再如雄居上海文学刊物的“四大小说杂志”,即梁启超的《新小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吴趼人创办的《月月小说》、曾朴创办的《小说林》,大量登载和发行小说,直接推动了小说的传播和发展。
先进出版技术的引入与良好出版环境的促进是商务印书馆迅速崛起壮大的重要原因。商务总经理高凤池总结说:“商务之成功半由人事半由机会。”所谓人事,主要指商务的创办人都能齐心协力,苦心经营。所谓机会,主要指当时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出版事业的发展条件。中国的近代印刷出版业集中于上海,并且一开始就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关。英国传教士麦都什的墨海书馆建立在上海。
........
第二章小说出版重镇
商务印书馆的诞生发展与近代小说的发展崛起同呼吸共命运。顺应时代潮流,近代小说的迅速发展给在近代出版潮流中的商务印书馆提供了商机,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量期刊刊载小说,单行本小说以及小说丛书,商务印书馆对于小说家的吸引、培养、资助、扶持,对于文化人才的集聚作用,以及对于稿酬制度的建立又反过来作用于近代小说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小说观念的革新和出版范式的建立。
第一节期刊所载小说
商务印书馆自1901年张元济进馆之后,渐渐制订了文化商务的出版方针,即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引进建立新型文化为最终目的,出版刊物为主要经营手段。此后,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大量经典刊物,约计有二十一种,非商务自办而由商务代为发行的期刊为五十种以上。如《东方杂志》、《少年》杂志、《小说月报》、《儿童世界》、《儿童画报》等,其中直接以小说命名刊物的包括《小说月报》和《绣像小说》,办刊多年,出版期刊小说多篇。其他未以小说命名但出版大量小说的包括《东方杂志》、《妇女杂志》、《教育杂志》等。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杂志质量和水准都很高,刊载小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较为优异。
《绣像小说》(1903.5)
1903年5月创刊,以半月刊形式发行出版,出版地上海。一般传为武进李宝嘉主编,但学界也有不同看法。《绣像小说》是为小说专刊,登载作品十之八九都是小说,或者是原创小说,也有翻译小说。刊物特色是配以绣像,也极富特色。到1906年4月停刊,共出72期,刊载小说约34种。其中原创小说约计二十一种,包括《文明小史》、《泰西历史演义》、《邻女语》、《负曝闲谈》、《老残游记》等,翻译小说十四种,包括《梦游二十一世纪》、《小仙源》、《华生包探案》、《僬侥国》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都曾在该刊物上刊登过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绣像小说》的创办是商务印书馆对于晚清小说史的贡献。
原创小说:《文明小史》《活地狱》《泰西历史演义》《维新梦传奇》《邻女语》《负曝闲谈》《商界第一伟人戈布登轶事》《老残游记》《痴人说梦》《月球殖民地》《童子军传奇》《瞎骗奇闻》《未来教育史》《市声》《扫迷帚》《学究新谈》《生生袋》《玉佛缘》《花神梦》《世界进化史》《苦学生》
翻译小说:《梦游二十一世纪》、《小仙源》、《华生包探案》、《僬侥国》、《环瀛志险》、《天方夜谭》、《回头看》、《珊瑚美人》、《卖国奴》、《幻想翼》、《灯台卒》、《山家奇遇》、《理想美人》、《斥候美谈》
《绣像小说》主要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在书庄寄售处以及全国各地分馆和海外寄售处销售,,除在上海各书庄设有寄售处外,还销往全国各地书馆以及香港海外的寄售处,在当时极为畅销。该杂志每月册,全年册,零售每册洋贰角,预定全年洋四元。经手代销该馆照八折收价,外埠订购全年每份加邮费五角。
..............
第二节单行本小说
单行本小说的发行也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小说的重要部分。笔者统计了自商务印书馆创业以来,商务印书馆曾经发行的单行本小说。根据出版年限,以初版时间和再版及多版时间分别排列。
通过列表我们可以看出,商务印书馆自开办之初到1920年,出版单行本小说592种,其中再版和多版的小说达到了515种,有的小说由于极其畅销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甚至三版四版乃至五版,小说市场一直十分活跃,也可见其出版的小说受到欢迎的程度。
晚清民初时期,由于期刊和报纸传播速度快、更新快的特点,许多小说首要刊登在期刊和杂志上,近代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然后再由书局出版单行本的,先在期刊上进行连载,等到连载结束再进行结集出版。
............
第三章雄厚的小说编辑力量与文化集结作用…………………40
第一节编译所的设置与嬗递………40
一、编译所人员机构设置……………40
第四章小说发行销售与宣传促销……………55
第一节广告的运用………55
一、日报广告……………55
第四章小说发行销售与宣传促销
第一节广告的运用
商务印书馆对于小说发行销售花费了很多心思。其中多种多样的广告,是它的小说得以大量被周知并购买的重要原因。晚清民初时期,广告的运用多仰赖于纸质媒介,因而众多的报章杂志是商务印书馆进行广告宣传的主要阵地。商务印书馆在超过20家纸媒包括本馆发行的书本和期刊杂志刊登小说广告,配以极具吸引力和煽动力的广告词,刊载包括小说书目及导读专刊,吸引购买人群。商务印书馆主要在《申报》、《游戏报》、《神州日报》、《新闻报》、《时报》、《大公报》等大型的发行量大的报纸上做小说广告。包天笑的回忆录中曾提及“商务出版的新书广告,只登时报一家(有一时期,商务每日出版新书两种,规定登时报封面报头旁边,以包月计,每月似为二千元)”。①
除去在大型日报上登载广告之外,商务印书馆还在自己编辑出版的刊物上随时更新小说出版发行信息,使读者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新书的消息。《东方杂志》几乎每本后面都附有该馆新出书籍广告,其中不少是小说,将系列小说总结陈列,免去了读者一本一本搜集的艰难过程。除此之外,商务印书馆还印有专门的出版刊物和随书目录,记录本馆发行的各类新书,供读者免费取用或是随书发送,这样的宣传力度和方式多样,在如今的新书广告来说也是可以借鉴的。
商务印书馆的广告具有频率高,类型丰富多样,宣传周期长,内容丰富的特点。利用商务印书馆的品牌效应和著名作译家的影响力推广自己的小说。商务印书馆善于利用系列广告,加深小说宣传的效果。广告标题和内容都呈现出同质的变化趋势,在《申报》等大报上刊登“每日新书”,渐渐成为读者每日留意关照的版面。除此之外,商务印书馆刊登的广告还常常配以生动的插画和不同的字体,以期待从视觉上吸引读者关注,除去纯文字的广告,还利用插画来强化广告效应。
.............
结语
清末民初小说界革命推动了小说在传统文学园地的发展,也奠定了小说作为通俗文学代表的地位。清末民初时期,众多小说出版机构的崛起,大量小说的出版发行,是推动清末民初小说发展的直接原因。
提及晚清民初小说的兴盛,离不开出版行业蒸蒸日上的上海。鸦片战争后的上海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一扇窗的同时,也成为了近代小说兴盛的根据地。商务印书馆作为最具典型意义的民营出版文化机构,经历了战争激荡与行业冲击,在时势造就之下,成为清末民初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它对于清末民初小说的贡献,也成为了研究近代小说演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段实绩。
117年前创办的的商务印书馆,迄今依然存在且经营完善。商务印书馆不是单纯的出版盈利机构,不是单一的编辑单位,而是一个吸纳知识分子、研究传播新文化、新理念的文化组织机构,它直接见证、参与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清末民初小说的发展与传播。它拥有斐然的小说出版实绩,小说单行本的出版数量及小说的销量在同时期出版机构中均占第一,创办了多种小说杂志,刊载了各类小说,出版各类小说丛书,聚合了大批小说作者与翻译名家,其作为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一个民营出版机构的范畴,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小说精品,更为推动晚清民初的小说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近代商务印书馆在现代小说观念构建、出版行业模范的树立、作家群体的培养、文学组织的扶助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关于近代小说研究中不可绕开的一个命题。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