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篇一: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校 莱钢高中 姓名 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 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例 1.如图,某地一天从 6~14 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这一天 6~14 时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 20?C; (2)从图可以看出:从 6~14 是 y?Asin(?x??)?b 的 半个周期的图象, ∴ T ?14?6?8∴T?16 2 2? ∵T? ? ,∴?? ? 8 30?10?A??10??A?10?2 又∵? ∴? b?20??b?30?10?20 ?2? ∴y?10? 8 x??)?20 3? ??)??1, 4 将点(6,10)代入得:∴ 3?3????2k??,k?Z, 42 3?3? , ,k?Z,取?? 44 ∴??2k?? ?3?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③如何根据 y?Asin(?x??)?b 图像求解析式中的待定参数A,b;?;??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6??????6???????22 等 ④探究其他解法:?或? ??14??????14????0?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借助三角函数模型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 设计意图:升华为思想方法。 变式(或跟踪)训练:某动物种群数量 1 月 1 日低至最小值 700,7 月 1 日高至最大值 900,其总量在此两值之间变 化,且总量与月份的关系可以用函数 y?Asin(?x??)?b(A?0,??0,?????0)来刻画,试求该函数表达式。 (2)由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例 2.画出函数 y?sinx 的图象并观察其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研究性质。由已知函数模型来研究函数,培养学生应用已知函数解决问题方法。 解:法 1:去绝对值,化为分段函数(体现转化与化归!); 从图中可以看出,函数 y?sinx 是以?为周期的波浪形曲线. 反思与质疑: ①利用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 方法;本题也可用代数方法即周期性定义验证: f(x??)?sin(x??)??sinx?sinx?f(x) ∴f(x)?sinx 的周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变式(或跟踪)训练:f(x)?sinx?sinx 的周期是. f(x)?sin(x? ? 3 )的周期是. f(x)?2?sinx 的周期是 .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开阔思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数行结合求周期。 (三)拓展提升 例 3.如图,设地球表面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为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该地的纬度值,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90???.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的一幢高为h0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距离不应小于多少? 解:A、B、C 分别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楼 顶在地面上的投影点。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应取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情况考虑,此时的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依题意,两楼的间距不小于 MC,根据太阳高度的定义,有: ∠C=90°-|40°-(-23°26′)|=26°34′ MC= ? ? 太阳光 h0h0 =2h0 ? tanCtan26?34' 即盖楼时,为命使后楼不被前楼遮挡,要留出当于楼高两 倍的间距。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进一步突出了函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体验了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1)习题 1.6 1---3 (2)一半径为 3m 的水轮如右图所示,水轮圆心 O 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P点从水中浮现时(图中 求 P 点相对于水面的高度 h(m)与时间 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P 点第一次达到最高点约要多长时间? 2.探究性作业:请学生分小组对以下的问题或自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将各组的结果(无论成与败)制成 PPT 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问题 1 电视台的不同栏目播出的时间周期是不同的。有的每天播出,有的隔天播出,有的一周播出一次。请查阅当地的电视节目预告,统计不同栏目的播出周期。 问题 2 请你调查你们地区每天的用电情况,制定一项“消峰平谷”的电价方案。 问题 3 一个城市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影响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的?收集其他有关的数据并提供理论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这一过程是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六、教学反思 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感。问题串的设计,使学习内容在难度和强度上循序渐进而又螺旋上升,并通过互动逐一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超级链接 1、设 y?f(t)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 t(时)的函数,其中 0?t?24,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 0 至 24 时记录的时间 t与水深 y 的关系. 篇二: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问题一、上述结论对其他函数成立吗?为什么? 画出函数的图象:、、,比较函数图象与轴 的交点和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 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即当,该方程有几个根,的 图象与轴就有几个交点,且方程的根就是交点的横坐标。 意图:通过各种函数,将结论推广到一般函数。 2.函数零点概念 对于函数,,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说明:函数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具体的自变量的取值。 3.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方程有实数根 函数 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 有零点 以上关系说明:函数与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有些方程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同样,函数问题有时也可转化为方程问题.这正是函数与方程 思想的基础。 4.零点存在性定理 问题二、观察图象(气温变化图)片段,根据该图象片段,将其补充成完整函数图象,并问:是否有某时刻的温度为 0℃?为什么?(假设气温是连续变化 的) 意图:通过类比得出零点存在性定理。 给出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 曲线,并且有 ,使得,那么,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一条内有零点.即存在的根。 在区间,这个 c 也就是方程 问题三、不是连续函数结论还成立吗?请举例说明。 结合函数的图象说明。 问题四、若 问题五、若,函数,函数在区间在在区间在上一定没有 零点吗? 上只有一个零点吗?可能 有几个? 问题六、时,增加什么条件可确定函数 有一个零点? 意图:通过四个问题使学生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 5.例题:求函数的零点的个数。 在区间在上只 问题七、能否确定一个区间,使函数在该区间内有零点。 问题八、该函数有几个零点?为什么? 意图:通过例题分析,学会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零点存在区间,并且结合 函数性质,判断零点个数的方法。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函数在区间[-5,6]上是否存在零点?若存在, 有几个? 2.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下列方程有几个根 (1) (2); 。 3.指出下列函数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 (1) (2)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略)。 思考题:函数的零点在区间内有零点,如何求出这个; 。 零点?设计意图:为下一节“二分法”的学习做准备。 篇三: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四种命题》教案模板 /retype/zoom/b9d9775a195f312b3069a557?pn=5&x=0&y=1323&raww=584&rawh=403&o=png_6_0_0_135_170_622_429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331.2328767123288&md5sum=32d46d7dd0d7cee29cb48678f8c3fef8&sign=d83083258a&zoom=&png=33948-60023&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1.若原命题是“若 p 则 q”,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怎样表示?请写在方框内? 学生活动:笔答
本文编号:1305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30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