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导入 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苏轼。苏轼才华绝代,却以亲切之怀待人;他一生坎坷,仍以乐观旷达之胸处世。如果没有苏轼,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坛不知要失色多少。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的世界,,聆听他超越千年的感慨。 二、作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文学家。 1.才华横溢苏东坡 文——唐宋八大家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苏轼 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2.一生坎坷苏东坡 (1)遭遇北宋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2)贬黜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3)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气势) 2.找同学朗读(点评朗读) 3.自由朗读,思考问题:古人常常借景抒情,在这首词当中,作者写了怎样的景,抒了怎样的情,在景和情之间写的又是谁的事? 四、词的结构 1.上阕主要写的是什么?(生齐答——写景) 2.下阕写的是谁的事?(生齐答——周瑜) 3.下阕还写了一个人(小乔是为了配周瑜的),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谁?——苏轼。写苏轼主要是为了写苏轼的情感。 五、词的分析 1.景的描写 我们说,小的景物常常给人一种优美感,比如说,微风、细浪等等。但是大的景物则给人一种崇高壮美之感。苏轼喜欢写大景,他也擅长写大景,这首词就是他雄伟之景的一个经典之作。思考:苏轼是怎样把这种宏伟之景写出来的?你觉得这首词当中,写景部分,哪些字、词,哪几个意象给了你特别大的一种感受呢?(找同学回答并讲出原因) 明确:大江 乱石 惊涛 江、石、涛都是海边非常常见的意象。同样是面对长江,李后主李煜就写过这样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江,为什么李煜的词当中就没有那种蓬勃之气呢?所以说这种蓬勃壮阔体现在江、石、涛前面的形容词上面,“大”写出了江水的宽阔;乱石穿空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找同学描述)陡峭的,万石嶙峋的山峰高耸入云;惊涛拍岸(惊在繁体字当中是上面一个敬下面一个马)像受惊的野马一样的波涛涌上了江岸,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一种何等立体而又壮阔的画面。 所以我们说,大江、乱石、惊涛是从一种空间上营造了一种非常壮阔的场面。 有空间就必定有时间,时间上,哪个词也给我们特别大的感受?(生齐答——千古)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的不是沙粒,而是千古风流人物,可以看出这条大江,不仅指地理位置上的长江,还指历史的长河,一“千古”一词道出了时间的悠久。 苏轼就是从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空间壮阔、时间悠久的一个人物出场的背景。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出场呢? 下面我们把上阕写景部分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气势,因为那是宏大之景。 2.人的描写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再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从上阕的景过渡到下阕的人。赤壁壮景孕育的也必定是英雄豪杰。三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有胆略超群的孙权,有三顾茅庐的刘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苏轼为什么特别的仰慕周瑜呢?词当中描写周瑜的语句有哪些?我们一起把它读一下(齐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眼里的周瑜是怎样一个人呢?你能否根据苏轼的描写来总结一下周瑜的特点。(找同学回答) (1)雄姿英发:风流倜傥 (2)羽扇纶巾:印象当中是谁的装束?——诸葛亮。苏轼让周瑜也以羽扇纶巾的形象出现,明是写他的装束,实际上是想表现他也有着与诸葛亮一样的谋略和智慧。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指的是什么?——曹操的水军。而且是号称百万的水军,在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下就被打的会费烟灭了?——谈笑间。(找同学描绘这种场面)轻松、从容不迫的情况下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赤壁之战。那么这表现出他的什么才能?——杰出的军事才能。 (4)小乔初嫁了: 初嫁是什么意思?初:刚刚,刚刚初嫁,但是史料记载,小乔初嫁实在建安三年,而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作者把相差十年的事情放在一起说,为什么?(找同学回答)用刚刚初嫁的小乔突出周瑜的年轻,不仅仅是年轻,而且是年轻有为。美女配英雄,如果他不是那么春风得意年轻有为,我想小乔也不会嫁给他了。 所以我们说,在苏轼眼里,周瑜是这样一位“年少风流”、“文武双全”、“指挥若定”的青年将领。 3.情的抒发 周瑜是如此的英雄了得,苏轼又是怎样的人呢?词中哪几句话是描写苏轼自己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多情”在这里指的是建功立业的愿望,也就是说,神游故国,应笑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现在已经早早地生了白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是一件好的事情,为什么苏轼要嘲笑自己?(联系上下文,找同学回答)对比周瑜产生自嘲之情。那么我们从各个方面把周瑜和苏轼这两个人进行对比。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婚姻 美女相伴 遭遇不幸 外表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业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面对这样不同的人生境遇,苏轼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他也是人不是神,他也会有自卑,会有失落,也会有消沉,所以他发出了“人生如 梦”的感慨。 但是苏轼又是不平凡的人,同学们注意一个细节,“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是什么意思?——把酒洒在地上。这个字充满了玄机与禅理。同学们可以仔细地从这个“酹”上探求一下,苏轼在此时他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你觉得他是随着“人生如梦”消沉下去的呢还是在这个“酹”字当中体现了其他的情感呢?你觉得他是消沉的还是跳出了消沉得到了一种解脱呢?(讨论,找同学回答,说出理由。) “酹”本义是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苏轼把忧愁都洒向了江月,而此时的江月是什么样背景下的江月?联系上阕,有着“大江、乱石、惊涛”的非常壮阔的空间和非常悠久的时间背景下的江月。 在这么宏大的背景下,作者想到的是周瑜,但是即使是如周瑜这样简历丰功伟业的英雄,最后也被历史的江水给冲刷走了,所以苏轼是把英雄放在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审视,得出的结论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同样,苏轼也把自己个人的一种际遇放到了一个这样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同样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得失放在宏大的历史长河当中,又算的了什么呢?得也是淘尽,失也是淘尽,那么何不放怀一笑,让自己的心灵驰骋在山林、清风、明月当中呢!“以酒酹江月”很多同学都想到了是把心中的不快和郁闷洒向江月,那么留给自己的是一颗如明月般皎洁的心灵。 说到这里,苏轼这种超脱旷达之情就油然而生了。所以,智者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智者擅长于用自己的智慧和胸怀来超越苦难。 六、学者评价 难怪余秋雨和周国平这样评价苏轼: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宋东坡突围》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周国平 七、总结 人生当中,难免有苦难,有坎坷。但你要相信,人生中的任何狂风暴雨都只是历史的一瞬,人生的插曲。乐观、旷达、自信、笑对人生,这就是苏轼留给我们的画外音吧!借此,也与各位同学共勉。 最后,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词,再次感受苏轼这份虽然壮志未酬但仍豪情长存的旷达之情! 八、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学完这首词,写一篇 100 字左右的感想。
本文编号:1438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43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