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
本文选题: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望岳》教学设计
2017-09-27 14:54:18
中国教师资格网
《望岳》教学设计
在初中学段的教师资格的面试考试中,诗词的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望岳》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本诗《望岳》是盛唐杰出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讲述了诗人25岁时去山东兖州看望在当地任职的父亲时游历泰山的所作所感。此篇写于安史之乱前,当时作者还年轻,语言雄壮豪迈,并因此而千年传唱。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或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刻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泰山美景的图片,,并请去过的同学叙述一下所看到的泰山之景。经过几轮互动以后,教师总结:“看来每个人去泰山后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那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去泰山时有怎样的感受”,由此引入新课《望岳》。
2.用多媒体出示杜甫个人信息如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称为“诗圣”。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结合注释讲述本诗大意,并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说出: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割出了明暗,宛如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涤荡胸中沟壑,飞鸟翩翩归巢。等到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互通引导学生总结出:
青山、明暗、云、归鸟-----描绘出雄伟壮丽的泰山美景,以及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诗名为《望岳》,请问作者是怎么望的?
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两句是远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两句是近看。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此两句是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两句是俯望。
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立体地勾勒出泰山的壮美。
3.这首诗的美景中有实有虚,请问哪句实写,哪句虚写?
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前六句为实写,写景中抒情,后两句是虚写,衬托出作者满腔的凌云壮志。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望岳》《春望》,结合背景来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经过小组互动,阅读分析和互动,得出以下结论:1.在内容上,《望岳》写于作者年轻时,当时国力正盛,盛世中的青年才俊都有着报效国家的豪迈情怀,这一点在诗歌中表露无疑。《春望》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战乱时期,民不聊生,诗歌中更多地展现了人民的疾苦与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2.表现手法不同,写作《望岳》时,作者正年轻,写作语言流畅轻快,风格偏于浪漫主义;《春望》写作时,作者年纪已大,又逢乱世,写作风格已发展成现实主义。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对比阅读中的收获,围绕一个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以上就是《望岳》教学设计,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面试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编号:2034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203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