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4:05
为了探讨提取条件对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的影响及其黑色素的稳定性,以枫香树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枫香树叶黑色素的工艺条件,并对其黑色素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枫香树叶黑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为90℃、微波时间为10 s、微波功率为480 W、料液比为1:20 g/mL、水浴时间为20 min;枫香树叶黑色素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好,对常见食品添加剂较稳定;对H2O2不敏感,枫香树叶黑色素在贮存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接触Cu2+和Fe3+及强还原剂。
【文章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2020,39(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枫香树叶色素提取液的吸收波长
由表2可知,所选4个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C)>微波时间(A)>水浴时间(D)>微波功率(B)。在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为80℃的条件下,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的最佳组合为:A2B1C2D1,即微波时间10 s,微波功率320 W,料液比1:20 g/m L,水浴时间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了3次验证试验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平均值为0.636。2.3 稳定性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波辅助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 张兆英,韩婧,宋丽丽,张亚楠,王君. 中国调味品. 2019(10)
[2]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黑木耳黑色素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 侯若琳,袁源,项凯凯,吴小平,林文雄,郑明锋,傅俊生. 菌物学报. 2019(03)
[3]提高天然色素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J]. 徐馨,丁金龙. 中国调味品. 2018(01)
[4]枫香树叶黑色素粗产品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J]. 谢宇奇,莫春凤,奚文权. 粮油食品科技. 2016(05)
[5]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 温志英,刘晶,江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12)
[6]枫香树叶黑色素粗产品提取工艺的优化[J]. 谢宇奇,零学仕,周作树,莫春凤,奚文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1)
[7]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前处理与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周伟娥,凌云,张元,李绍辉,蒋受军,姚美伊,李红娜,郑阳,张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09)
[8]枫香树叶的研究进展[J]. 谢琼臖,钟有添.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04)
[9]汉中油菜花黄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史娟,李红英.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8)
[10]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溶剂提取辣椒色素的工艺[J]. 田艳,廖泉,赵玲艳,邓放明. 食品科学. 2013(16)
本文编号:3347024
【文章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2020,39(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枫香树叶色素提取液的吸收波长
由表2可知,所选4个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C)>微波时间(A)>水浴时间(D)>微波功率(B)。在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为80℃的条件下,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的最佳组合为:A2B1C2D1,即微波时间10 s,微波功率320 W,料液比1:20 g/m L,水浴时间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了3次验证试验枫香树叶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平均值为0.636。2.3 稳定性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波辅助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 张兆英,韩婧,宋丽丽,张亚楠,王君. 中国调味品. 2019(10)
[2]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黑木耳黑色素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 侯若琳,袁源,项凯凯,吴小平,林文雄,郑明锋,傅俊生. 菌物学报. 2019(03)
[3]提高天然色素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J]. 徐馨,丁金龙. 中国调味品. 2018(01)
[4]枫香树叶黑色素粗产品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J]. 谢宇奇,莫春凤,奚文权. 粮油食品科技. 2016(05)
[5]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 温志英,刘晶,江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12)
[6]枫香树叶黑色素粗产品提取工艺的优化[J]. 谢宇奇,零学仕,周作树,莫春凤,奚文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1)
[7]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前处理与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周伟娥,凌云,张元,李绍辉,蒋受军,姚美伊,李红娜,郑阳,张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09)
[8]枫香树叶的研究进展[J]. 谢琼臖,钟有添.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04)
[9]汉中油菜花黄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史娟,李红英.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8)
[10]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溶剂提取辣椒色素的工艺[J]. 田艳,廖泉,赵玲艳,邓放明. 食品科学. 2013(16)
本文编号:334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34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