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外源儿茶素制备高茶黄素红茶的工艺优化
发布时间:2021-11-23 20:36
为高茶黄素红茶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福鼎大白茶为材料,以红茶产品中茶黄素的生成量为考察指标,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通过添加儿茶素提取物为底物,研究儿茶素提取物浓度及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子对茶黄素生成量影响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合成高茶黄素红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高茶黄素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儿茶素提取物的浓度50%,添加量2.5%(重量比),发酵时间2h,发酵温度24℃,该条件下的茶黄素生成量为6.75mg/g。
【文章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2020,48(1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发酵时间的茶黄素生成量
由图2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茶黄素的生成量呈下降趋势,且在发酵温度20℃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大,为5.36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20℃是最佳发酵温度。2.2 外源儿茶素制备高茶黄素红茶的正交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J].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吴华玲. 茶叶科学. 2019(03)
[2]提香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仇方方,曾维超,曲凤凤,余志,陈玉琼,郑时兵,倪德江. 食品科学. 2019(11)
[3]植物源多酚氧化酶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的研究[J]. 薛金金,尹鹏,张建勇,王伟伟,陈琳,苏威,郭桂义,江和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0)
[4]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J].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2)
[5]冷冻技术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J]. 聂占一,严星,龙维民,周继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9)
[6]用铁香茶树鲜叶加工高茶黄素花香红茶的工艺[J]. 曹冰冰,杨亚,周小露,傅冬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7]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施莉婷,江和源,张建勇,王伟伟,崔宏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2)
[8]发酵处理对宜红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宋晓东,赵瑶,罗晓英,黄啟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7(Z2)
[9]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工艺研究[J]. 庞月兰,杨春,林国轩,刘晓东,黎敏,王磊.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5)
[10]不同反应条件对勐库大叶种多酚氧化酶合成茶黄素的影响[J]. 黄莹捷,伍梦瑶,姚燕妮,黄友谊. 食品科学. 2017(22)
博士论文
[1]茶黄素的酶促合成、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 王坤波.湖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Cu2+对植物多酚氧化酶源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效果的影响[D]. 张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4599
【文章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2020,48(1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发酵时间的茶黄素生成量
由图2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茶黄素的生成量呈下降趋势,且在发酵温度20℃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大,为5.36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20℃是最佳发酵温度。2.2 外源儿茶素制备高茶黄素红茶的正交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J].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吴华玲. 茶叶科学. 2019(03)
[2]提香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仇方方,曾维超,曲凤凤,余志,陈玉琼,郑时兵,倪德江. 食品科学. 2019(11)
[3]植物源多酚氧化酶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的研究[J]. 薛金金,尹鹏,张建勇,王伟伟,陈琳,苏威,郭桂义,江和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0)
[4]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J].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2)
[5]冷冻技术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J]. 聂占一,严星,龙维民,周继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9)
[6]用铁香茶树鲜叶加工高茶黄素花香红茶的工艺[J]. 曹冰冰,杨亚,周小露,傅冬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7]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施莉婷,江和源,张建勇,王伟伟,崔宏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2)
[8]发酵处理对宜红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宋晓东,赵瑶,罗晓英,黄啟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7(Z2)
[9]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工艺研究[J]. 庞月兰,杨春,林国轩,刘晓东,黎敏,王磊.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5)
[10]不同反应条件对勐库大叶种多酚氧化酶合成茶黄素的影响[J]. 黄莹捷,伍梦瑶,姚燕妮,黄友谊. 食品科学. 2017(22)
博士论文
[1]茶黄素的酶促合成、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 王坤波.湖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Cu2+对植物多酚氧化酶源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效果的影响[D]. 张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4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51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