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蒸馏纯化花生油甘油二酯及其成分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4:28
本试验通过分子蒸馏技术纯化花生油甘油二酯,对合成与纯化前、后的甘油酯组成、脂肪酸组成、有害物质及其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0℃二次分子蒸馏后可得到纯度85%,得率18.54%的甘油二酯,分子蒸馏后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其中饱和脂肪酸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仅从0.75%增至1.2%。当温度超过220℃后,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急剧增加,说明二次分子蒸馏的温度不应超过220℃。花生油甘油二酯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分子蒸馏前、后营养成分均减少,需添加少量营养成分。本研究为分子蒸馏纯化甘油二酯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2020,20(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标准品、合成产物、分子蒸馏一次及二次液相图谱
由图2所示原料花生油及合成甘油酯中缩水甘油酯的含量很低,说明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缩水甘油酯,该结果与文献报导[25]的结果是一致的。经不同温度下一次及二次分子蒸馏后,当温度超过220℃后,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急剧增加,富集在轻相甘油二酯中。Craft等[6-7]发现甘油二酯与缩水甘油酯的形成有很强的相关性。Shimizu等[26]对二油酸甘油酯在180℃到240℃下封闭热处理产生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趋势进行考察,发现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当热处理温度高于220℃时油酸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对于二次分子蒸馏后的甘油二酯会含至少2 mg/kg的缩水甘油酯,如要提高得率,需要进行缩水甘油酯的去除。因此分子蒸馏温度是影响缩水甘油酯产生的重要因素。2.5 分子蒸馏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 付建平,胡居吾,李雄辉,熊伟,王慧宾,徐国良. 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5(06)
[2]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中试工艺研究[J]. 孙亚辉,马传国,王伟,王化林,殷俊俊,裴梦雪,计晓曼,郑淑敏. 粮食与油脂. 2015(03)
[3]食用油脂中GEs的生成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崔海萍,吴炜亮,王力清,綦艳,郦明浩. 广东化工. 2014(14)
[4]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品质指标差异的研究[J]. 刘玉兰,刘瑞花,钟雪玲,王立新. 中国油脂. 2012(09)
[5]高温条件下食用油脂脂肪酸的变化[J]. 郭丽莉,李昌模,若文靓,郑广奇. 中国油脂. 2011(10)
[6]分子蒸馏提取高纯度天然α-生育酚的研究[J]. 林文,王志祥,史益强.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2)
[7]制备富含甘油二酯油脂研究新进展[J]. 张科红,马传国,王高林. 粮食与油脂. 2009(05)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的研究[J]. 牟德华,赵玉华,朱艳丽,康明丽. 食品工程. 2007(01)
[9]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J]. 冯妹元,韩军花,刘成梅,杨月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03)
[10]植物油的营养和如何在加工中减少反式酸[J]. 左青. 中国油脂. 2006(05)
本文编号:3591936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2020,20(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标准品、合成产物、分子蒸馏一次及二次液相图谱
由图2所示原料花生油及合成甘油酯中缩水甘油酯的含量很低,说明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缩水甘油酯,该结果与文献报导[25]的结果是一致的。经不同温度下一次及二次分子蒸馏后,当温度超过220℃后,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急剧增加,富集在轻相甘油二酯中。Craft等[6-7]发现甘油二酯与缩水甘油酯的形成有很强的相关性。Shimizu等[26]对二油酸甘油酯在180℃到240℃下封闭热处理产生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趋势进行考察,发现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当热处理温度高于220℃时油酸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对于二次分子蒸馏后的甘油二酯会含至少2 mg/kg的缩水甘油酯,如要提高得率,需要进行缩水甘油酯的去除。因此分子蒸馏温度是影响缩水甘油酯产生的重要因素。2.5 分子蒸馏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 付建平,胡居吾,李雄辉,熊伟,王慧宾,徐国良. 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5(06)
[2]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中试工艺研究[J]. 孙亚辉,马传国,王伟,王化林,殷俊俊,裴梦雪,计晓曼,郑淑敏. 粮食与油脂. 2015(03)
[3]食用油脂中GEs的生成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崔海萍,吴炜亮,王力清,綦艳,郦明浩. 广东化工. 2014(14)
[4]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品质指标差异的研究[J]. 刘玉兰,刘瑞花,钟雪玲,王立新. 中国油脂. 2012(09)
[5]高温条件下食用油脂脂肪酸的变化[J]. 郭丽莉,李昌模,若文靓,郑广奇. 中国油脂. 2011(10)
[6]分子蒸馏提取高纯度天然α-生育酚的研究[J]. 林文,王志祥,史益强.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2)
[7]制备富含甘油二酯油脂研究新进展[J]. 张科红,马传国,王高林. 粮食与油脂. 2009(05)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的研究[J]. 牟德华,赵玉华,朱艳丽,康明丽. 食品工程. 2007(01)
[9]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J]. 冯妹元,韩军花,刘成梅,杨月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03)
[10]植物油的营养和如何在加工中减少反式酸[J]. 左青. 中国油脂. 2006(05)
本文编号:3591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59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