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19:25
目的研究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群分型,分离的56株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鉴定,使用微量肉汤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56株单增李斯特菌中有28株分离自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 1/2a,3a是主要的血清群。56株菌共分为29个PFGE带型、14个ST型, ST9、ST5、ST8、ST121是优势ST型。2株菌对环丙沙星耐药, 1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结论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北京市食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的ST型别与国内其他地方食品来源菌株一致,与北京市临床分离株一致。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血清群分型
2.2.3 PFGE分型
2.2.4 MLST
2.2.5 抗生素耐药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分布
3.2 血清群分型
3.3 PFGE分型
3.4 MLST分型
3.5 抗生素耐药性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中国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李薇薇,郭云昌,占利,马国柱,杨祖顺,刘成伟,申志新,王迪,张晓嫒,宋晓红,余波,贾华云,李秀桂,张秀丽,杨小蓉,杨大进,裴晓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02)
[2]2017年绵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J]. 何玲玲,罗赟,刘颜,涂明强. 职业与健康. 2018(19)
本文编号:367421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血清群分型
2.2.3 PFGE分型
2.2.4 MLST
2.2.5 抗生素耐药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分布
3.2 血清群分型
3.3 PFGE分型
3.4 MLST分型
3.5 抗生素耐药性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中国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李薇薇,郭云昌,占利,马国柱,杨祖顺,刘成伟,申志新,王迪,张晓嫒,宋晓红,余波,贾华云,李秀桂,张秀丽,杨小蓉,杨大进,裴晓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02)
[2]2017年绵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J]. 何玲玲,罗赟,刘颜,涂明强. 职业与健康. 2018(19)
本文编号:3674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7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