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我国油料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0-10 21:18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无需化学试剂、绿色环保,以及可实现多品质参数同步检测等优点。该文综述了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品质的近红外光谱速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油料含油量、粗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指标,食用油的理化指标,以及脂肪酸和食用油的真实性鉴别,并对油料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速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料品质中的应用
    1.1 油料含油量与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2 油料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1.3 油料其它品质参数的测定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中的应用
    2.1 食用油理化指标的测定
    2.2 在脂肪酸中的应用
    2.3 在食用植物油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料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近红外技术预测向日葵籽仁品质性状[J]. 汪磊,谭美莲,傅春玲,汪魏,王力军,尹紫艳,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1)
[2]山茶油多元掺假近红外模型的建立与研究[J]. 姚婉清,彭梦侠,陈梓云,张家蔓,林量谦,甘海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2)
[3]单粒花生主要脂肪酸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 李建国,薛晓梦,张照华,王志慧,晏立英,陈玉宁,万丽云,康彦平,淮东欣,姜慧芳,雷永,廖伯寿.  作物学报. 2019(12)
[4]近五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褚小立,史云颖,陈瀑,李敬岩,许育鹏.  分析测试学报. 2019(05)
[5]山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J]. 郝勇,吴文辉,商庆园,耿佩.  光学学报. 2019(09)
[6]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的大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快速检测[J]. 王丽萍,陈文杰,赵兴忠,张新.  大豆科学. 2019(02)
[7]油菜籽叶绿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J]. 李雪,杨瑞楠,原喆,王督,张良晓,张文,张奇,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1)
[8]茶油脂肪酸组分近红外模型构建研究[J]. 何小三,李博,符树根,贺义昌,曹冰,付宇新,刘易鑫,华小菊,雷小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18(05)
[9]两种仪器测定国产大豆粗蛋白含量的比较[J]. 赵影,王文和,滕娇琴,高凤香,韩桂新,王宇,匡乃绅.  粮食储藏. 2018(04)
[10]花生自然风干种子维生素E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J]. 刘婷,王传堂,唐月异,胡东青,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宋国生,石程仁,殷冬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6)

硕士论文
[1]基于代谢组学的油菜和芝麻特质营养成分分析[D]. 汪丹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基于近红外光谱与模式分析的芝麻油掺伪检测方法研究[D]. 陈洪亮.南京财经大学 2019
[3]芝麻油和油茶籽油掺伪近红外光谱法检测研究[D]. 俞雅茹.武汉轻工大学 2018
[4]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油料油脂检测技术研究[D]. 原喆.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5]花生脂肪酸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及高油酸种质的筛选[D]. 张鹤.吉林农业大学 2017
[6]LD近红外芝麻脂肪检测仪波长的确定及应用研究[D]. 郅建军.江苏大学 2016
[7]基于NIRS技术的橄榄油品质鉴别及掺杂分析方法研究[D]. 韩蔚强.江苏大学 2016
[8]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菜籽油品质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D]. 李希熙.华中农业大学 2015
[9]白檀果实油含量及组分近红外定标模型构建[D]. 赵志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90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90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